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于明年经济形势,以及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各项内外因素有了充分的估计,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需求侧与供给侧统筹兼顾、双管齐下的战略安排。
在整体形势上,中央指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在具体政策布局上,为了稳定短期宏观经济运行,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同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向改革要动力。
中央从国企国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特别强调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对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各项要求。
例如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方面,中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毋庸讳言,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交易制度有待完善、中长期资金缺乏等问题,都是长期以来影响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些问题明确提出,并有针对性地要求尽快加以解决,无疑是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利好。
笔者建议,在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方面,将国际化予以通盘考虑。海外成熟市场相关体制机制设计,比如发行制度、转板与退市标准、信息披露制度与具体标准、交易机制设计与交易秩序维护等方面的确有其可取之处。这些体制机制设计的优点也是相关发达经济体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累积诸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市场建设丰硕成果。在进行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比如科创板市场基础制度设计之初,不妨就将未来市场基础制度与国际标准对接予以通盘考虑。这将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与市场参与者,包括监管机构、上市企业和投资者的专业性、经营绩效与国际化水平,改善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为我国金融市场(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全面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明确了改革开放各项任务之后,接下去的任务无疑是要狠抓落实。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能否稳中求进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已经明确的各项改革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尽快落地。
因此,我们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凝聚社会共识,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积极建构一个更加高效、以信用与法制为基础、多层次现代资本市场,通过提高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比重,完善资产价格发现的有效市场机制,充分促进实体经济有效投融资活动,以促进实体经济经营绩效的实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