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多月,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行情。 油价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出现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历史上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缘政治事件导致供给预期变化,与全球经济增速回落导致原油需求放缓的因素叠加。
从供给端看,由于此前油价的连番上涨,主要石油出口国开始增产抢份额,沙特和俄罗斯先后退出石油限产,而美国随着页岩油技术的进步,产量也出现激增,今年8月已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但真正造成供给扰动的,是地缘政治事件。不过,供给只是短期扰动市场情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需求端的放缓。全球经济增速边际放缓导致原油需求减弱、库存继续增加,使油价明显承压。事实上,除了原油之外,包括金属、煤、橡胶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均出现暴跌。
未来油价能否触底回升,仍然需要从供给两方面来看。从供给端看,需关注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12月6日的OPEC维也纳会议。如果OPEC届时能就减产达成新的共识,则原油价格有望企稳。不过,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达成新减产协议的难度不小。二是伊朗原油出口的豁免期。由于美国只给了8个经济体180天的豁免权,最终目标还是限制伊朗原油出口。如果豁免到期之后伊朗原油出口急剧萎缩,则油价有望触底反弹。
从需求端看,始于2016年初的本轮全球复苏共振已经临近尾声,未来面临的放缓压力将会逐渐加剧。美国由于财政刺激消退以及加息的累积影响,经济动力开始减弱,中国则受到消费增长乏力、外贸不确定因素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增速稳中趋缓。除了这两大增长引擎之外,日、欧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近期也大幅走弱,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的下行周期,从而限制油价涨幅。
因此,综合供需两方面的因素来看,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除非OPEC限产力度大于预期,或者美国对伊朗制裁继续加码,否则油价大概率会继续维持弱势。(本文更多内容详见11月28日中国证券报观点与观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