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阿里、腾讯坚守 新希望、知名私募再入场 这个市场又要火了?

盛波上海证券报

  “冰冻”许久的新三板,由于精选层的推出,着实火了一把。  

  2015年、2016年,从参与机构数量和认购金额的角度来看,新三板定增一度达到了高峰;到了去年,各项数据一度回落至历史最低点;今年,终于在精选层这波利好中有了好转的迹象。  

  单纯从数据上来看,今年截至目前的认购金额总数和参与机构数量与2019年同期差别不大。但可喜的是,腾讯、阿里等“大咖”依然坚守在这个市场,以新希望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也再次入场。此外,通过精选层公开发行,不仅汇添富、嘉实、万家等知名公募基金参与了进来,鼎锋、盈科、新鼎、少薮派等逐渐淡出新三板的私募基金也有了回归的迹象。  

  2019年的新三板的投资市场,是否正在上演一出“春去春又回”的大戏?  

  大咖们的坚守和再入场  

  2020年,不少知名企业依然在新三板企业的定增中崭露头角,如阿里巴巴拟向爱用科技投资1.08亿,腾讯对道一信息的投资2000万,新希望向良之隆投资了近5000万元。  

  “大咖”们参与新三板定增,瞄准的都是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挂牌企业。  

  阿里系今年拟投资的爱用科技,主营业务为向淘宝网店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管理解决方案,并专注为淘宝网店提供包含订单处理、商品管理、分销供应、数据分析、营销打折等功能的软件产品。  

  腾讯投资的道一信息是一家企业级移动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企业提供软件应用开发、运维及移动互联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从事为电信运营商、政府、交通、金融等行业客户提供顾问咨询、个性化定制开发及配套的系统集成服务。  

  新希望则是以产业资本的模式,介入了新三板企业的投资。其投资对象良之隆的主营业务,是为餐饮行业和其他批发客户提供集菜品研发、采购、配送、销售为一体的生鲜食品的批发和零售服务,涉及的商品覆盖水产海鲜、冷冻畜禽、面点主食、蔬菜杂粮等,业务与新希望的主业非常契合。  

  公私募都在回归  

  记者发现,一些前两年逐渐淡出新三板定增的私募、公募机构们,如今通过参与拟精选层公司的公开发行,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内。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知名私募鼎锋资本闯入了精选层企业公开发行认购总金额的前五名,以2.24亿元位列第五。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2015、2016年时,鼎锋系旗下各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在新三板的认购定增的金额都接近5个亿,而到2017年则萎缩到不到3亿,2018年更是只有1500万的投资额,2019年则完全退出了新三板的投资视野内。今年首批32家精选层企业中,鼎锋投资了26家,包括微创光电、苏轴股份、佳先股份、艾融软件、森萱医药、润农节水等热门股。  

  去年淡出新三板定增市场的私募基金“老面孔”新鼎资本,此次也参与了赛特斯的定增,认购了865.08万元。除此之外,新鼎资本还参与了拟精选层企业圣兆药物的定增。圣兆药物上半年在披露精选层意向后,公布了2.63亿元的定增融资计划,其定增报告书显示,合计21名对象参与了此次定增,包括17家新增投资者,其中逾10家私募基金云集。  

  赛特斯作为科创板概念股,在新三板今年上半年的定增中,收到了不少机构的热捧。联想旗下成都、广州、上海三家私募皆参与了新三板公司——赛特斯的定增,认购总金额为7980万元。  

  私募基金中除了鼎锋资本、新鼎资本以外,盈科资本在此轮新三板定增中也有参与。2018年,盈科资本在新三板的定增市场上颇有斩获,当年参与定增的认购金额超过了2亿元。今年,盈科资本参与的资金量不大,但是全部通过打新投向了11家首批精选层企业。  

  另外一家最早关注新三板定增市场的私募基金少薮派,其上一次参与新三板的定增还要追溯到2015年,今年也通过精选层打新投下了1.22个亿,全部重仓了精选层热门股贝特瑞和颖泰生物。  

  除了私募以外,今年是公募基金参与新三板精选层打新的“大年”。数据显示,汇添富、嘉实、万家等公募基金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新三板的公开发行,认购金额分别为1.79亿元、6096万元、3683万元,分别认购了14家、1家、10家拟精选层企业。  

  不少业界人士表示,精选层政策利好释放以后,的确给新三板的投资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新三板投资市场能否真正“春去春又回”,依然要视市场后续的走势而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