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铜峰电子:2021年净利润5085.52万元 同比增长542.99%

王博

 

  中证财讯 铜峰电子(600237)3月22日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18.06%;归母净利润5085.52万元,同比增长542.99%;扣非净利润4549.77万元,同比扭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96.15%;报告期内,铜峰电子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1%。 报告期内,公司合计非经常性损益为535.74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07.23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336.06万元。
  数据统计显示,铜峰电子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74.75%,这一数据在2020年被动元件行业中排名2/13。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公司所处行业为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通讯、电网、轨道交通、工业控制和新能源(光伏,风能,汽车)等多个行业。
  分产品来看,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中,电子级薄膜材料收入4.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53%,同比增长33.47%;电容器收入3.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84%,同比增长8.69%;再生树脂收入0.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1%,同比增长255.65%。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0.43%,同比上升4.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03%,较上年同期上升3.89个百分点。
  分产品看,电子级薄膜材料、电容器、再生树脂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25.10%、20.60%、5.27%。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62亿元,占总销售金额比例为16.16%,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2.33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29.29%。 
 
  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1%,较上年同期增长3.79个百分点,长期低于行业平均;公司2021年投入资本回报率为4.07%,较上年同期增长2.85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96.15%;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5亿元,同比减少1.1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518.7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581.40万元。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88.13%,净现比为401.97%。从近年数据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增速与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保持同步。
  营运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0.59次,上年同期为0.49次(2020年行业平均值为0.62次,公司位居同行业10/13);固定资产周转率为1.58次,上年同期为1.24次(2020年行业平均值为4.46次,公司位居同行业11/13);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分别4.18次、3.85次。
  2021年全年,公司期间费用为1.37亿元,较上年增加1236.08万元;但期间费用率为13.71%,较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
    公司近年来主要资产结构变化情况如下图:
  2021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3609.75万元,同比增长32.3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1%,相比上年同期上升0.39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
  公司长期从事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掌握了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核心生产技术,培养并储备了一批科研及生产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步形成以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科研专家为主的研发团队。公司建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电子基础材料及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公司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1项;申请专利数共251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数共73项,总共授权专利数为18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为29项。
  在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21年末资产负债率为30.93%,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88个百分点,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年报显示,2021年末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交银施罗德阿尔法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交银施罗德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交银施罗德持续成长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建信基金-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寿委托建信基金股票型组合、平安基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平安基金权益委托投资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李明睿、中欧基金-兴业银行-中欧基金优治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毅庆瑞6号瑞行基金、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此前的黄江畔、张小龙、黄锦平、徐孝福、阮国庆、林耀文、叶巍、叶菲、胡秀娟。

  声明:文中所有数据请以公告原文为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