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经济数据发布后,我们总能阅读到三类分析点评:第一类,在强调“正如我们所料”后,对于下行趋势做进一步言之凿凿的判断;第二类,细致分析数据结构,嵌套三大周期并分析去年基数的效应,挣扎在“此前坚定看多”的偶像包袱里;第三类,忆苦思甜,苦苦挖掘结构亮点。市场中部分投资者经常会紧盯短期数据的涨落起伏,以过往经验做线性外推的方式做前瞻预测,而恰恰忽视了更长周期的变化和个体差异。
在诸多周期被扰动的背景下,通过三大周期已很难判断经济周期企稳反弹的时间点。因此低基数带来的四季度反弹持续性遭受较大质疑,难以产生有参与价值的行情。经济的下行期数据再度印证,对于投资而言或许意味着三点:
第一,政策的组合复杂性大幅提升。不能用大幅宽财政手段刺激的经济(比如09年的4万亿),也不会需要小心翼翼通过结构性的复杂的手段。我们注意到,近期的政策普遍存在两个趋势:其一是施政变得更加谨慎。货币政策的“以我为主”比起大水漫灌或者去杠杆一刀切显然更加稳健且成熟。面对复杂的汇率压力、进出口问题、信贷兑付以及利率的货币政策工具库,刺激必不可少,但施政的难度增加,意味着市场原有的“政策倒逼”的研判模式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维度的考量。政策的制定和发布也将更加谨慎。其二是各地方政策差异化更大,例如一二三线城市地产政策的节奏错位也是本轮地产周期比以往更长的主要因素,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协调地区间的资源调配也是政府施政基本出发点之一,近期的消费税政策也体现出这一思路。还政于地方,意味着中央政府“大锅饭”的发展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政策需细化,地方发展、产业升级也同样如此。“套娃”般的城市发展将被特色化和差异化的地方发展所取代。
第二,总量下行和结构改革意味着增长的差异化。中国人的传统哲学里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黄金时代的中国,各行业皆蓬勃发展,处处体现供给紧缺,只要能造出来就能卖出去,关键看企业能跑多快,杠杆能加多高,此为“顺天时”。白银时代的中国,行业出现分化,行业内不同子行业也差异渐大,深处优质行业的企业往往可以享受行业内部的增长红利,即使产品、效率和营销存在漏洞,仍能吃肉,同时在某些行业变革期存在“飞上风口”的可能,此为“占地利”,可能也是A股从前行业的选择比个股更重要的原因,不论金融地产、或者家电传媒,风口往往驱动全行业“鸡犬升天”。但是这一现象将伴随经济增速下行,行业红利退坡而逐渐消散,企业内部资源禀赋,成本控制,管理功力乃至文化差异都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终极武器。正如今年同一行业内不同质地公司涨幅的巨大差异, “赚行业的钱”更加深化地演变成为“赚个股的钱”,增长差异化意味着选股的自下而上将比择时更显重要。
第三,对于个股,商业模式的选择比行业属性更重要。相比2000-2015年,未来的行业增长都将进入困难模式。过去的公司经营选择风口极为重要,泛滥的资本和高增长的经济环境意味着资源的堆叠和极低的试错成本,而这两点在未来大概率将不复存在。对于企业而言,躺着挣钱将成为历史,也就是选择好行业被“带飞”,将远不如深入研究自身所处行业的最佳商业模式,进而进化出适应该商业模式的管理体系并逐步优化细细耕耘,苦练内功的公司将越来越受市场重视。
引用万科当年对房地产市场进入“白银时代”的判断思路,我们认为早先的A股投资的黄金时代——即企业通过经济高速扩张而形成的市场红利时期,已逐步转变为企业由自身壁垒而形成的经营红利时期。映射到权益市场的展望,权且可将之称为A股权益投资的“白银时代”。 对于投资而言,经济环境的变化更多带来投资逻辑的改变,关注重心已不在是预判经济小拐点的择时。(长盛基金研究部执行总监兼长盛高端装备基金经理/乔培涛)(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