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2018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潍坊专场活动中,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宏观研究部经理顾潇啸表示,在面对今年A股市场出现的大幅度调整,以及国内和国际的消息面复杂多变等情况下,当前经济形势或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未来应配置能创造较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债市方面,他认为,中国整体利率水平将趋于下降,以国债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将持续下行,低等级债券利率反而趋于上升;而股市方面,他看好医药、IT、高端制造等创新领域,以上领域研发强度也在上升。
去杠杆收货币、抑制地产泡沫
顾潇啸认为,货币周期已经见顶。“过去5年,基础货币增长20%,广义货币翻了一倍,各种影子银行飞速扩张,其结果是货币明显超发。经济下行隐忧,宽松但有制约。而为了严格监管影子银行,资管新规出台。自2017年初至今,影子银行规模逐渐萎缩。”他解释道,“若按商业银行10%左右的资本充足率,其资产扩张速度不应该接近20%,原因在于各种影子银行,作为通道发放了不应发的房地产、融资平台贷款。”
“而货币增速降低会产生两个压力。”他进一步表示,一是经济增长方面将产生压力,由于社融增速的大幅下行,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仍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二是产生债务违约风险。目前,虽然广义货币M2增速还有8%,但银行资产总增速仅为7.4%,还不到7.6%的全社会平均融资成本,意味着今年有很多企业还不起债务本金和利息。
在顾潇啸看来,年初以来货币政策已转向宽松。“一方面,经济各主体债务率相继见顶,举债空间均已不大。另一方面,资管新规细则在非标投资、压缩节奏、计价方式等方面把尺度放宽,在打破刚兑、清除嵌套、非标转标等原则方面并没有变化。此外,随着央行PSL贷款开始下降,棚改货币化安置正逐渐退出,政治局会议也表态抑制房价上涨。”因此,总的来看,在债务率见顶的背景下,坚定去杠杆收货币和抑制地产泡沫等手段将有明显作用。
研发创造价值
顾潇啸认为,如果未来地产泡沫消失,与其依存度较高的宏观经济或出现问题,为了保证经济能够健康运行,目前看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过去经常采取的办法——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但“基建短期有效,长期注定迷失,创新才有未来。”顾潇啸表示。
他介绍,加大基建投资是日本曾经做过的选择,但日本经济最后失去了30年。同样的,中国从2013年开始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其实并没有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原因在于基建存在挤出效应,实体经济的钱被占用,因此基建投资越大,意味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就越小。而美国同样在大萧条时启动过基建投资,但是在经济恢复以后,美国就转向靠居民消费和企业创新发展。从需求端来看,美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使得美国的私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长,私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供给端来看,美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持续上升到2.9%,靠企业研发奠定了美国创新大国的地位。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企业研发支出很大,平均每家研发费用超过2亿美元,而A股上市公司每家研发费用仅为1亿多人民币,两者相差近10倍。”他认为,“A股的企业最喜欢做的是营销和并购,其实是靠天吃饭,天气不好就没饭吃。”而美国的企业通过巨额的研发投入,自己给自己创造未来。“苹果可以成长为1万亿美元的公司,亚马逊的贝索斯可以成为全球首富,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拥有巨额的研发投入。”比如亚马逊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超过200亿美元,而A股当中研发费用最多的中兴通讯去年研发费用仅100多亿人民币,两者相差10倍以上。
他还介绍,美国投资占其GDP的比重只有17%,其实远低于中国的44%,看起来积累远不如中国,但是其投资当中的地产和基建投资比例很低,而知识产权投资比重远高于地产和基建,说明其研发创新形成了有效的经济积累,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虽然远高于美国,但是我们投资里面的一半都是地产和基建投资,而缺乏知识产权投资。而从基建投资来看,目前我国普通公路、铁路的密度已和美国相当,而高速公路、高铁的密度已经超过美国,接近日本的水平。
此外,如果基建投资持续上升,将使得资金向国有企业集中,2013年以前中国企业部门新增贷款中民企占比超过50%,到2014年以后占比下降至20%以下,而国企贷款占比升至80%以上。而国企的研发强度往往只有民企的一半,国企ROE也显著低于民企。
保证经济能够健康运行的第二种选择是大幅减税,同样可以给企业输血。他认为,考虑土地出让金之后宏观税负/GDP接近30%,远高于新兴市场国家,亟须给企业减负。减税可以让资金从政府流向居民和企业,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研发投资。
创新领域是未来投资方向
谈及未来的投资机会,顾潇啸首先回顾了美国七八十年代的一段历史,从1964年到1981年,美国GDP总量增长接近5倍,但是这20年间道指一直在1000点左右波动,整个70年代,美国的股市没有涨,当时各种投机分子暴富。但到了80年代以后,搞投机的邦克破产了,而新的首富来自于两个行业:一是科技行业,微软盖茨和亚马逊贝佐斯相继成为美国首富;二是投资行业的巴菲特,也一度成为美国首富。巴菲特享受了美国两大红利:一个是美国的创新红利,纳斯达克指数40年涨50倍。顾潇啸认为,80年代前后,在美国发生的根本转变在于供给学派的改革,其核心是两大思想:一是减税、提高企业的效率;另一个是收缩货币,抑制价格上涨。当时由于货币紧缩,很多人担心美国经济陷入崩溃,但事后来看,美国80年代以后的货币收缩只是降低了通胀,打击了投机分子,而并没有降低经济增速,原因是减税提高了美国企业的效率。
他表示,基于美国的经验,如果未来货币增速持续回落,那么中国的资产配置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依赖于货币超发的房地产等资产将失去配置价值,理由很简单,因为房子本身基本不创造价值,再考虑房产税、折旧、利息成本,以后持有房地产可能是亏钱的。相比之下,拥有3%-4%收益率的国债,3%-5%股息率的公用事业和消费类股票,以及拥有10%-20%左右稳定增长的创新类股票,应该都比买房更好,而这些资产的共性就是能创造出稳定的现金流,也就是“流动性陷阱,现金流为王”。
从债市来看,未来随着货币增速的回落,中国整体利率水平将趋于下降,以国债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将持续下行。与此同时,由于信用收缩导致债务违约,低等级债券利率反而趋于上升。
而利率下行对类债券的稳定收益率资产有利,今年市场表现好的消费、公用事业类股票,其实也有类债券的属性。美国在1987年至1990年经历过类似的信用风险释放周期,期间也是地产和银行等领跌,而消费类资产领涨。
“另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在于创新领域,美国上市公司当中医药和IT行业研发强度排名靠前,而这些行业的股票也是长期领涨。而中国在医药、IT以及高端制造业领域研发强度也在上升。”顾潇啸表示,长期来看,他看好医药、IT以及高端制造等行业优秀企业的投资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