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ATM机处理车险理赔? 有人被骗损失近25万

扬子晚报

  8月以来,江苏各地连续接报多起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赔偿当事人保险理赔款为名,诱骗当事人携带银行卡到ATM机上进行所谓收款操作,通过ATM机转账方式骗取受害人卡内资金的电话诈骗案件。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一种新型的电话诈骗方式,受骗人数和涉案金额不断增多,在很多地方每日接报的电话诈骗案中,这种新型诈骗已经占到一半多,有人被骗近25万元。 通讯员 严公轩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于英杰

  识破新型诈骗

  诈骗流程

  1 陌生来电 冒充保险公司人员

  2 要求汇款 让事主缴纳担保金到指定账户,不缴不给理赔

  3 ATM转账 欺骗事主到ATM机上用英文界面转账

  受骗对象:

  近期发生过交通事故、正在理赔的车主

  骗子电话:

  多显示为上海地区号码

  骗子特征:

  1/ 冒充保险公司理赔人员

  2/ 能准确报出事主姓名、电话、车辆信息

  (气愤!谁把车主信息泄露了?!)

  来看一组案例

  案例1·事发地:建湖县

  预付交通事故医疗费?被骗25万

  8月4日,盐城市建湖县居民戴某接到一陌生手机打来的电话,自称是太平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巧的是,戴某7月29日刚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者还没有支付医疗费。这个陌生人通过电话核对了戴某的身份和理赔编号后,主动要求为他预付7月29日交通事故的医疗费。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人不会拒绝。

  于是,戴某通过对方提供的“刘主任”电话与其取得联系,后按照“刘主任”电话在线指示,使用其妻子的银行卡在建湖县上冈镇某银行ATM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按对方提示现场操作,结果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先后分四次转账近25万元。

  案例2·事发地:盐城亭湖区

  交通事故报案编号实为对方账号

  8月6日,盐城市亭湖区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诈骗案。犯罪分子冒充保险公司理赔人员,以交通事故理赔为由,通过电话诈骗的方式骗取了当地居民于某的信任,对方让受害人于某到银行的ATM机上打一个回执。

  于某按对方在通话中的提示到ATM机上插入自己的银行卡,选择英文界面并输入密码,然后输入对方提供的交通事故报案编号,实际上这就是对方的银行账号,最后转账汇款,被骗现金49978元。

  案例3·事发地:常州

  又是被骗到ATM机英文界面上操作

  早在7月中旬,常州就发生过这类电话诈骗案。陈某之前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受伤,这天,陈某忽然接到自称是他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说正在协助他申请预付款项,并告知稍后将有工作人员与他联系。到下午,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告诉陈某,正在帮他申请预付款,请他联系理赔科“杨主任”。

  在随后的联系中,“杨主任”说预付款已申请下来,但公司跟外资合作,需客户到银行ATM机的英文界面上操作。陈某随后按指示到ATM机上操作,但ATM机显示转账失败;“杨主任”建议他换张卡,陈某回家取了妻子的银行卡再回ATM机上操作。操作完毕后,陈某收到银行短信,显示第一张银行卡转账2199元、第二张银行卡转账7199元。陈某这才发现被骗。

  请记住

  万骗不离其宗

  所有铺垫最终都为“让你转账”

  业内人士提醒

  保险公司车险理赔只会转账给你

  不会让你转钱给别人

  江苏警方指出,在这类电话诈骗案中,受骗者多数是近期发生车辆交通事故、正处于车险理赔阶段的车主。在这类案件中,骗子使用的诈骗电话号码显示地区多为上海,由于多家保险公司总部在上海,客户容易误认为是保险公司来电,欺骗性比较强。

  分析发现,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理赔、财务人员联系客户,能够准确报出事主的姓名、车牌号码、理赔信息等,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骗子利用广大事主想尽快取得理赔款的心理,冒充理赔款已经到账,向客户索要银行账号,要求客户垫付赔款或者缴纳担保金至指定账户后方予理赔。

  利用部分车主不愿因出险报案导致下一年度车险费率上升的心理,谎称通过提供银行账号或私人转账方式取得理赔款,就不会影响来年的车险费率。

  利用多数客户不懂英文的情况,欺骗称保险公司与外资公司合作,提示客户到银行ATM机上利用英文界面进行转账操作。

  据保险行业人士介绍,车险理赔一般是客户垫付修理费用后凭发票等资料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直接将赔款划入客户本人的账户,不会要求客户到银行ATM机上操作,或要求客户将钱转入他人账户。此外,各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均为全国统一号码,非手机号码,无任何前后缀。

  江苏警方提醒市民,尤其是最近有出险记录的车主,在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电话时,要提高警惕,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如有疑问,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进行联系核实,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

  (扬子晚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