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4年,莫斯科房价上涨150万倍!

刘晓博天天说钱

  作者按: 自2016年2月26日周小川在上海G20会上,明确宣布央行支持房地产加杠杆,并认为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仍然有较大上涨空间后,这个周末全国多个城市出现了抢购房子的热潮,华东地区的上海、苏州、南京表现最为突出。

  在持续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国楼市将走向何方?是崩溃,还是飙升?下面这篇关于莫斯科房价的粗浅研究,是我2013年10月首发的,此次修订了相关数据重新发表,为大家提供一个跨越社会转型期的、楼市的极端案例。中国大城市楼市的未来,到底是莫斯科模式,还是东京模式?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羊城晚报2012年8月的一篇报道称,莫斯科平均房价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20年里以美元计价上涨了77倍,一套带厨房卫生间的单元房(平均面积大约66平米),总价从5000美元涨至39万美元。如果以美元计价,1991年前后,莫斯科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75美元(按照当时居民出国时购汇价格,大约500卢布),2011年底约为5902美元。

  据最新报道:2015年年底,莫斯科中心区的房价已经达到1万美元每平米,高档住房均价超过2万美元。在全球房价排行榜上,莫斯科仅次于蒙特卡洛,超过北京、上海、香港,位居全球第二。

  然而,美元标价掩盖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过去20多年卢布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按照卢布计价,房价又涨了多少倍。

  在1989年10月之前的长达28年中,苏联公布的卢布与美元的官方比价是1美元兑换0.60卢布到0.9卢布不等。那时的苏联,充满了道路自信,所以货币也就自信地将美元踩在脚下。但是,官价是官价,黑市有黑市价,中国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大家都懂。1989年11月1日,汇价调整为“1美元=1.8卢布”。

  不过,官方规定的出国旅游者兑换美元价格是6.26卢布兑换1美元。否则,国家就亏了。

  随着苏联的解体,剧烈的通胀发生了,1992年的时候,1美元已经等于1400卢布。如今,如果你在汇率表里查询,1美元=76卢布,似乎什么故事也没有发生。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的卢布是从1998年1月1日起发行的新卢布,1个新卢布等于1000旧卢布。那么,现在1美元,大概相当于1991年7.6万元旧卢布。也就是说,目前1万美元一平米的莫斯科中心区房价其实相当于7.6亿旧卢布!而1991年,莫斯科的房价才约500旧卢布一平米。

  以旧卢布计算,过去20年莫斯科的房价涨了150万倍!

  换句话说,1998年币制改革之前普通家庭的积蓄,基本上全成了废纸。

  知道为什么董藩说北京房价将来会涨到80万一平米了吧。专家没有疯,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而且这个几年前看起来荒诞的预言,到了2016年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荒诞了。(董藩2012年的原话是:25年后,北京楼市均价80万元每平米)

  莫斯科的房价高居世界亚军,但其他俄罗斯城市房价就差了很多。尤其是远东地区,除了少数中心城市外,大部分中小城市都非常悲惨。计划经济时代结束了,可以自由迁徙了,人们涌入大城市,尤其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地方,鬼才会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贡献青春呢。上万的小村镇被废弃,几百个鬼城出现了。鬼城的房价,只能根据拆下的可利用废料价格来确定,交通不便的地方,连拆卸都没有意义,只能归零。

  那么未来的中国呢?户籍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人民在国内获得完全的迁徙自由是最终的目标。莫斯科与远东鬼城的故事,会不会在中国重演呢?我想这是肯定的。

  俄国的人口只有中国九分之一,面积比我们大得多。莫斯科的人口,目前只有1150万,相当北京人口的二分之一,但房价已经超过北京。可见,国土面积辽阔平抑不了房价。人是要扎堆生活的,越扎堆的地方,公共资源越多,机会越多,房价就越高。

  最近日本的人口普查也验证了这一点。2015年日本人口总数比2010年出现了下降,人口减少超过百万。这5年里,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有39个出现人口减少,只有东京、埼玉县和千叶县等8个都县人口有所增加,东京人口数量增幅更是位居各都县之首,大约增长了36万人。可见,即便在日本这种公共资源比较平均的国家,中心城市仍然对人口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中国人口远比俄国多,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人民获得迁徙的自由,人口无疑会大量流入中心城市。以前是在县城买户口,现在省城开放了,京城开放了,为什么不去呢?

  所以,中国房价裂变的时代才刚刚开始,高价者可以更高,低价者可以归零。这个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至于中国大城市的楼市到底会走莫斯科模式(以当地货币计价,永远上涨,涨得让你目瞪口呆),还是东京模式(见顶回落,10多年难以创出新高),关键看改革。如果中国改革成功,真正切换到市场经济模式,激发出民间活力,则投资就会有更多去处。否则,只能通过超发货币来维持经济,最终造成大城市房价持续向上,只有“美元顶”,没有“人民币顶”,相当一批中小城市沦为鬼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