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伦通与QFII撞脸机会较少
中英双方在9月21日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决定,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有三分之一外资控制会员公司的伦敦证交所,是世界上最具国际性的资本市场之一,世界上著名的大银行和券商大部分都在其名下。倘若沪伦通顺利通过可行性研究并通车,真正实现A股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将大大促进A股的国际化进程。
但有人担心,有了沪伦通,QFII被挡了“钱途”,有被架空之虞。
不可否认,沪伦通与QFII有一定共同之处,都是在中国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丰富跨境投资方式,加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而做出的特殊性制度安排。沪伦通对QFII确有一定的政策替代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QFII的通道功能,而且更便捷且来去自由。沪伦通将伦敦与中国内地的市场打通,A股市场对伦敦投资者开放,实际上等于是向全球境外资本开放。由于伦敦对国际资本基本上不设限制,来者不拒,国际金融资本可以借道伦敦,以伦敦为跳板,在伦敦直接开户参与A股交易,迂回切入中国内地市场,而无须再通过QFII。
然而,从顶层设计来看,沪伦通和QFII是两个不同的机制、不同的政策抓手、不同的制度元素,两者“撞脸”的机会较少。
首先是运行主体不一样,沪伦通是沪、伦两地交易所合作,QFII是资产管理公司跨境投资。沪伦通的政策载体是沪伦两地证交所,而两所的职责是监管股市。QFII的政策载体是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资产保值增值,两者职责不同。一般情况下,证交所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鲜有业务交集,因此,两者都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通道,却很难出现政策撞车现象。
其次是投资方向不一样,沪伦通包括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伦敦股市的伦股通和伦敦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股市的沪股通,是双向投资方向,来去自由,而QFII是单向的,对境外投资者存在着一定的单向引导作用,是从境外向境内投资。因此,沪伦通和QFII虽有重叠,但又不能完成替代。
再次是投资标的和额度不一样。回溯沪港通试点之初,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交所[微博]上证180指数(7274.387, -76.72, -1.04%)、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股票范围是港交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和同时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沪港通可允许投资人在确定的范围内直接投资,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而QFII投资者不能直接选标的,须通过一定的产品吸引资金后再投资。如果沪伦通能通过可行性研究并试点,估计也会走沪港通的路子,其投资标的和额度与QFII都不会一样。
此外是跨境资金管理方式不一样。沪伦通打通了人民币“外循环”受阻的通道,用的是闭合路径管理,留存资金需要原路径返回,不能留在当地市场。而QFII则可以留存在当地市场。
还有,货币不一样,沪伦通的投资货币是人民币,而QFII用美元投资。
当然,沪伦通和QFII这两类产品可以互相补充,沪港通试点实施时就存在诸多限制,比如港股通不能买卖上交所上市的债券、基金等,不能买卖深交所[微博]上市的证券产品,QFII 则不受此限制。届时,境外投资者可以根据人民币和美元的市场行情,在沪伦通和QFII之间相机选择,或者同时使用沪伦通和QFII两种产品投资,双箭齐飞,使资本投资利益最大化,同时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再怎么说,沪伦通目前还只是意向的可行性研究,当可充分吸取沪港通的经验教训,在用心总结沪港通“试错”经验的前提下,沪伦通的政策设计可望尽量避免与QFII撞车。在此期间,有关方面也会考虑调整QFII政策。
此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认识到两国资产管理合作面临重要机遇,同意进一步促进双方市场的投资与资本流动,为此,英方表述欢迎有关简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审批程序的计划;中方同意根据市场需求扩大英国的RQFII额度。
而此前中国证监会[微博]领导人在博鳌论坛2014年会上明确表态,还将进一步扩大QFII投资额度,特别单个机构的投资额度,适当放宽QFII的机构范围。在相当长时间内,可发展沪港通,同时也保留QFII机制,两者并不矛盾。足见,管理层已在战略上为未来沪伦通与QFII机制的并驾齐驱作了铺垫。查近日中国结算公布的8月统计月报,当月QFII新开立12个A股账户,其中沪市8个,深市4个。这是QFII连续44个月有新开立A股账户。至此,QFII开立的A股账户数达938个。
沪伦通提上可行性研究议程,意味着中国内地投资者和伦敦投资者将获得一个变相的QFII。若一切顺利,不久后我们就将看到沪伦通与QFII并行不悖、比翼齐飞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