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你甄别银行代销产品风险 投资者需为自己轻率行为买单

李茜上海金融报

  近段时间,一向被视为"绝对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状况"频发,从建行上海市分行代销的信托类理财产品浮亏50%,到华夏银行上海分行代销的私募类理财产品血本无归,以及中信银行温州分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导致客户巨亏,这些事例都告诉投资者,即使是从银行购买的产品也并非万无一失。专家表示,保本或收益较低、门槛在5万-10万元之间、是否可在销售行抵押贷款,是分辨银行理财与信托理财产品的主要因素,另外,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一般会标明风险的高低,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学会阅读说明书,弄清资金投向和收益来源等重要环节。

  银行代销类产品风险高有理财分析师指出,现在很多高风险产品都会在银行进行代销,一旦销售人员"鱼目混珠",投资者就会无意中选择和自身承受风险能力不相符的产品,需要格外警惕。

  据了解,目前在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属于银行自己发行管理,少部分属于银行代销,如基金、信托、私募、保险或第三方理财等机构。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只是代理销售这类产品,产品的盈亏都由管理公司负责。由于部分银行管理制度不够严密,一些网点销售的产品可能并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报备等程序,而是由银行或员工个人擅自代销或推介,所以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能完全听信销售人员一面之词,也不可偷懒,而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因为与理财产品风险的高低和收益的多少相关的所有信息都在说明书中,投资者充分了解产品的情况,弄明白专业术语后再购买也不迟。

  以银行代销的信托类产品为例,资金门槛、预期收益、投资标的和流动性是投资者辨识这类产品的几大"法宝"。首先,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是5万元起步,高一点的在10万元左右,而信托类产品的门槛大都为100万元,在银行销售的也在50万元以上,这种资金上的巨大差异就是为信托甄选高端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客户而设计的的;其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在3%至5%之间,而信托类产品的收益一般高达10%,甚至达到12%、13%。但投资者必须了解,明显高于银行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势必也会伴随着"高风险"。

  此外,信托类产品一般挂钩房地产、矿业、股权类、上市流通股、红酒、艺术品投资等,产品构架更是涉及各类抵押、关联责任、担保公司、信誉担保、无限连带责任等,由于其背后复杂的产品结构,要衍生更多复杂的运作情况,风险自然更复杂多变。而相对保守的银行理财产品,则往往投资定期存款和国债等风险等级较低的标的。并且,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是银行发行,即使不可赎回都可以在银行办理等值或折价比例的抵押贷款,用于缓解客户急需用钱的需求。但信托类产品由于资金已投向企业,所以理论上就不能再做抵押贷款。

  "买者自负"或成未来趋势在市场反思理财产品风险警示度不够的同时,有专家表示,投资者也需为自己轻率的行为买单。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表示,投资者要认识到购买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的根本区别,"如果投资者对待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类产品都是保本、不亏本的心态,就没有成熟的理财产品市场和成熟的信托产品市场。目前,证券和基金的日子不好过,是因为它们已经在走向成熟,投资者已经接受了'买者自负'的理念。"吴晓灵指出,保本型理财产品应该纳入表内监管,而非保本产品实质上是信托产品,风险和收益都应该由投资者承担。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理财与信托类理财产品基本采用了"刚性兑付"方式,这虽然保证了投资者的收益,但也给一些投资者造成误解。面对巨大的收益诱惑,"刚性兑付"下的投资者显然不具备理性。以建行代销证大金牛信托计划浮亏50%为例,多数投资者并未仔细阅读风险提示和合同细节,而一味听信高收益的诱惑及银行方面的推介,甚至连路演也未参加。待到东窗事发,才发现清盘产品应经过管理人同意。这样的条款原本就已明显不利于委托人的,因此投资者只能自己"兜底"。

  据了解,目前国内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有"分级",投资者若想购买高风险产品,必须确认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产品是否足够了解。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6月5日公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信托业务,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这进一步提醒投资者,出手购买信托类产品前,自身也要做好足够的风险甄别。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