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资金不买账逃离“等风来” 股票私募“冰火两重天”

王辉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启动于9月下旬的A股回升行情已满两月。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私募行业调研了解到,10月以来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发行热度有所回暖,但与历史上的“高热”程度相比差距甚远,并与同期新发公募指数产品持续升温形成鲜明对比。股票策略私募在募资良性循环、主动投资能力提升等方面,正面临多重挑战。

  客户“加仓”动作迟疑不定

  上周,上海某一线主观多头私募机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这轮行情回暖以来,我们公司的资管规模和9月下旬行情启动之前相比,大体持平,净认购有限,目前还是20多亿元的规模”。

  该私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10月上中旬,其所在私募机构曾持续与客户进行密集沟通,希望投资者能够在指数的“相对左侧”和机构看好的科技成长主线行情中追加投资,但实际效果十分有限。“除了少部分专户产品的超高净值大客户(投资金额普遍在一千万元以上)有明显追加之外,大多数投资金额在一两百万元的普通高净值客户认购并不多。”该私募人士颇为无奈。

  此外,该私募人士透露,在市场展开第一轮主升浪时,其所在私募机构的老板曾亲自向客户重点进行了“关于市场重大机会的推介”,但在国庆假期之前,客户普遍比较“迟疑”。

  这家中型私募今年的业绩尚可。根据该机构提供的相关业绩资料及第三方机构的业绩数据,截至11月上旬,这家中型私募机构管理的产品净值9月下旬以来已涨近30%,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两位数”。

  上海一家近两年业绩表现较为稳健的百亿级主观多头股票私募合伙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承:“公司9月、10月的产品销售整体保持了净申购状态,整体还好,但和最近公募指数产品大热以及历史上私募募资较热的时期相比,还是差距很大。”

  “一方面,私募产品的申赎本身就没有公募那么灵活;另一方面,老投资者受前两年行情的影响,认购还是偏谨慎,新投资者可能会更加偏好那些弹性更高的产品。”他说,“就我们的经验来看,私募产品人气真正高涨起来,可能还需要行情再飞一段时间,指数需要进一步明显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从多家第三方渠道机构的销售动态情况来看,近期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销售情况“喜忧参半”。

  格上基金产品总监崔波表示,10月、11月格上平台的私募产品销量相比9月出现明显回暖,就股票多头策略产品而言,整体达到今年峰值水平。但从具体销售结构来看,则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现象。今年业绩表现强劲的产品受到大力追捧,部分表现弱势的产品不仅没有申购,反而是客户的赎回量有所增加。

  此外,雪球、私募排排网等第三方机构反馈信息也显示,9月末以来股票私募产品的销售情况的确较前期出现回暖,但结构性分化特征十分明显。雪球副总裁张舒冰称,从雪球平台的情况来看,9月末以来,雪球基金销售平台上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认购、申购金额出现显著提升。在此期间,历史业绩表现持续较好的主观股多策略产品受到了更多关注。

  “制约因素”浮出水面

  回顾9月下旬启动的本轮回升行情,在政策面、情绪面、资金面共振的背景下,过去两个月,无论是主要股指表现还是个股的赚钱效应,近年较为少见。截至目前,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中证1000等成长性指数涨幅不菲,但股票私募产品整体募资和净申购情况为何回暖有限?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私募机构、代销机构和客户等了解到,制约近期股票私募产品募资回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21年以来,部分主观私募管理人的产品亏钱效应长期积累,特别是一些主观私募管理人过去两三年几乎复制了指数调整的贝塔,而没有在长期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阿尔法收益能力,导致不少客户趁市场反弹、产品净值亏损幅度收窄时,选择赎回产品,而不是在市场回升时期考虑加仓;二是对于本轮行情的上涨空间,部分客户研判较为谨慎,对于是否加仓态度迟疑。

  涌津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谢小勇认为,制约近期私募募资回升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一是信心仍相对不足,经历了2021年以来的长时间调整之后,投资者对股票私募产品的投资业绩较为失望;二是外部宏观不确定性影响,10月以来,全球经济格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在指数层面呈现出区间盘整的运行趋势;三是对于私募行业的监管增强,私募产品面临更多合规要求,也可能影响新产品的发行和募资。

  有观点认为,投教或投资者投资理念仍欠成熟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近期私募募资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因素。前述中型私募市场部负责人坦言:“即使不谈我们自身的投资能力是否足够优秀,像少数客户在行情回升阶段赎回业绩表现更突出的产品,同时继续持有那些历史业绩表现和本轮行情表现较差的产品,就令我们感到很费解。”他说,“公司沟通下来,发现客户持有的其他产品还处于深套状态,所以要赎回业绩表现好的产品。在我们看来,这和选择放飞牛股、被动等待熊股解套没什么区别,一些客户做出了不太理性的投资决策。”

  谢小勇进一步表示:“投资者买入、赎回需要自己进行选择,难免会碰到行情火爆或市场长期低迷的时期。我们鼓励投资者与管理人展开透明、及时的沟通,管理人需要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引导客户不要因为短期市场波动影响投资决策,而是关注市场和所投资产品的长期价值。”

  提升长期收益能力是关键

  股票私募行业追求长期绝对收益,被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和专业投资机构所认可。虽然相对于公募产品,收费标准更高,私募产品也得到了投资者的整体认同。业内人士分析,近两个月股票私募产品募资回升势头弱于预期,除了市场表现、投资者成熟度的原因之外,私募管理人更多需要思考自身的投研水平、长期收益能力是否令人满意。

  张舒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近两个月,可以看到股票私募产品关注度和申购量都出现提升,但是不同管理人之间、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化“极大”。例如,从长期观察的情况来看,长期历史业绩表现稳健的管理人,即使在市场大涨前也会有客户持续左侧认购“抄底”,市场上涨后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资金流入;但不少过去几年投资策略漂移、相比可比业绩基准没有超额能力的产品,在市场反弹出现时,反而“客户止损赎回出现加速”,其中有相当部分客户将赎回资金重新投入到那些“业绩夏普比更优的产品”之中。

  一些渠道机构人士进一步表示,对比近两年公募指数产品强势吸金,私募机构的主动投资产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如阿尔法收益的稳定实现、策略的灵活适应性、风险控制能力等各个方面。崔波一针见血地表示:“股票策略私募机构要明确自身的使命和优势,要战胜市场创造自身阿尔法,而不是靠自身所谓的‘长期投资’‘等风来’,把责任推卸给市场,无法给客户创造超额价值,客户为什么不去买费用低廉的公募ETF?”

  崔波建议,股票私募管理人不仅要在投资研究上坚决果断,让投资者看清楚管理人独立思考的观点,还要让投资者感知到,在任何市场环境下,管理人在投研优化方面仍在不断前行,而不是类似随波逐流的“躺平”。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夏盛尹建议,未来私募要打造自身投资能力,需从精细化管理绝对收益与阿尔法能力入手。这意味着要深化策略研究,挖掘独特投资机会,提升风险管控。同时,私募也需创新投资策略,积极探索新投资工具,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此外,加强品牌建设,深化投资者教育,稳固内部管理与激励机制,同样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结合过往的投资实践,谢小勇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说,作为主观策略的私募机构,涌津投资将重点打造自身的投资能力:一是加强投研能力建设,聚焦自己的能力圈,做好最擅长的事情;二是优化投资策略,除了主动选股,适当加入定增、可转债、大宗等套利策略作为增强措施,围绕权益资产构建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产品线;三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适度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四是坚持专业化和差异化,坚持绝对收益的定位,与公募产品形成一定的差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