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量化私募积极布局A500指增赛道

许孝如 证券时报

  新发布的中证A500指数无疑已吸引“全场目光”。在一批公募中证A500指数基金火爆发行的背景下,不少私募基金也积极行动,布局“中国版标普500”新赛道。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继首发A500指增产品的量化私募磐松资产之后,百亿量化私募茂源量化也决定布局A500指数增强赛道,并于11月7日开始正式实盘交易。

  布局A500指增又一家

  相较目前市场上的其他宽基,中证A500指数最鲜明的特征是“核心资产”与“新质生产力”均衡融合,前十大标的集中度为20.98%,主要聚焦沪深两市各行业龙头,有望成为新宽基的代表指数。

  自中证A500指数发布以来,一批相关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陆续上市,首批中证A500ETF也交投活跃,引发市场极大关注。

  10月18日,私募行业首只A500指增私募产品完成备案,掀起了相关机构布局A500的浪潮。首只A500指增私募产品,即磐松中证A500指数增强进取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新晋百亿量化机构的磐松资产发行。

  继磐松资产之后,又一家百亿量化私募茂源量化出手,决定布局A500指数增强赛道,并于11月7日开始正式实盘交易。

  茂源量化表示,A500指数作为拥抱指数化投资、配置核心资产、布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具备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9月下旬,中证A500指数正式发行引发市场关注,一些渠道也提出相关产品需求,我们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准备工作。”该机构称。

  茂源量化指出,根据回测情况来看,A500指数在市值分布和行业代表性上介于沪深300和中证500之间,超额情况也介乎两者之间。此外,由于市值特征相对均衡并且稍微偏大,在今年2月和9月的两次量化回撤中,A500指增的超额回撤都控制的相对较好。

  头部量化私募积极备战

  由于A500市值特征相对均衡且稍微偏大,回测数据表现不错,未来或将引发量化私募的竞相布局。目前,不少头部量化已率先进行研发,并积极准备新产品备案。

  不久前,黑翼资产对外披露称,已完成了对中证A500指数中长期投资价值的深入评估,也与代销渠道完成沟通,或于近日推出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据了解,包括多家头部券商在内的代销渠道,近期都在与量化机构沟通和征求发行A500指数增强产品的意愿。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查询中基协的基金备案情况发现,目前尚未出现带有“A500”名称的私募指增产品备案。此前磐松资产备案的基金产品,名称变成了“磐松核心资产指数增强进取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A500”从名称中消失。

  上海某头部量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确实不能代表A股的整体表现,A500的编制是结合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外界对其期待很高。符合国际投资者的需求,有助于便利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打造A股市场的“标普500”。

  “对量化私募管理人来说,如果渠道和投资者更青睐这个指数,那完全可以针对这个指数增强产品线,但工作量并未增加很多,还是隶属于量化多头的大类别。底层仍然是全市场选股,在优化环节增加对标指数的成份股做一定约束即可。”茂源量化表示,随着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修复,中证A500指数及相关指数增强产品的相继推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A股市场宽基配置工具,成为面向未来的A股核心标杆以及吸引全球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载体。

  竞争激烈超额压力也大

  某量化私募表示,A500指增产品规模新增还是比较难,为此转化一部分存量规模,因为目前中证500的超额业绩很难做,行业竞争激烈。长期来讲,全市场选股表现更好,但会阶段性跑输当下最火的那一类指增产品。

  以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中证500指增产品为例,为了降低跟踪误差,需要选取较高比例的中证500指数成份股,而中证500指数成份股的交易量占整体A股的比例低于20%。

  上述量化私募还表示,随着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的扩大,在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中,量化私募的交易占比不断提升并逐渐高于其他股票,使得中证500指数成份股的阿尔法有效性下降得比其他股票更为明显,从而也较大地影响了中证500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

  数据显示,今年中证500指增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一度达-10%。经历一轮大涨行情后,依然有过半的中证500指增产品的超额为负。

  “这一轮牛熊周期里,重视持有体验是资管和财富机构要实现的事情。一方面,搭建并完善丰富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将客户风险偏好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进一步做好适配;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应对持有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寻找与自身风险偏好和资金久期相匹配的产品。”某大型量化私募负责人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