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近百家私募被注销,什么情况?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近日,近百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注销原因显示为“12个月无在管注销”。

  今年以来,已有76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私募行业出清速度进一步加快。业内人士表示,加强监管有助于推动私募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净化市场环境, 进一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天内97家私募被注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官网显示,在5月11日至12日两天内,就有9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注销原因显示为“12个月无在管注销”。

  具体来看,这些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也有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其中不乏成立超过十年的“老”私募机构。

  据悉,此前中基协官网显示的注销类型只有3种,包括:主动注销、依公告注销和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注销”为新增注销类型。

  关于这一注销原因,中基协在官网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二),私募基金管理人所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协会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行业出清速度进一步加快

  今年以来,截至记者5月13日发稿,已有76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仅2月9日单日就有39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注销类型为协会注销,注销原因显示为经营异常。

  据统计,今年中基协已连续六次发布公告,进一步揭示部分私募被注销的原因。

  例如,5月10日,中基协发布公告,注销了苏州善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华(平潭) 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济基金管理 (北京) 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洛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公告表示,苏州善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

  4月26日,因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中基协注销了杭州嵩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

  中基协表示,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力度,并对其违规行为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和处罚措施,使得私募行业的“扶优限劣”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私募行业出清速度的加快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有效地推动私募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这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为那些合规经营的私募机构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竞争平台。此外,强化监管还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为私募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