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结构性牛市催生私募备案潮 两大因素促成基金经理“公奔私”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牛市特征格外明显。随着市场上涨,证券私募掀起备案潮。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以来截至9月13日,合计259家证券类私募机构成功登记备案,仅仅在截至9月13日的9月份,就有120家证券类私募机构完成登记备案。8月,新备案私募基金2854只,较上月增加211只,环比增长7.98%;新备案规模1071.43亿元,较上月增加226.77亿元,环比增长26.85%。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303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80.69%;新备案规模679.42亿元,环比增长54.42%。截至2020年8月末,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8522只,存续规模3.15万亿元,环比增长1.81%。

  今年下半年以来,外资私募进入中国的节奏明显加快。在8月就有两家外资私募机构在基金业协会进行了登记备案,分别是迈德瑞投资和橡树资本。柏基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9月1日登记备案。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私募备案登记的外资私募达29家。另外,外资私募发行产品的节奏也在加快。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产品已经达到83只。从备案的数量来看,截至9月3日,年内已经备案登记的外资私募产品达18只。

  券商人士备案私募公司

  随着私募备案潮,券商、公募机构人士也蠢蠢欲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券商、公募机构人士备案了自己的私募公司。

  8月27日,东方资管前明星基金经理林鹏旗下的私募公司——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备案资料显示,上海和谐汇一资产实际控制人为林鹏,其先后任职东方证券研究员、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总部专户投资经理、上海东方证券资产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上海东方资管公募权益投资部公司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同样是在8月27日,北京柏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为李根,其先后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市场部、华菁证券固定收益部等单位任职。

  9月1日,烟台中隐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备案,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王进,其先后在国都证券场外市场部任职投资经理,太平洋证券投行总部担任投资经理,中航证券证券承销与保荐分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做市业务总经理,大同证券担任做市业务部部门负责人。同样是在9月1日,北京凯瑞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备案成功,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陈锐,其在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安信证券投资业务委员会固定收益部担任投资业务委员会委员、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

  此外,青岛恒庆瑞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7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王浩宇,其先后在中信证券浙江分公司财富管理中心、方正证券投资银行部、网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等单位任职。

  公募人士备案私募公司

  除了券商人士之外,还有不少前公募基金人士在近期备案了私募公司。

  光合未来(青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1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陈亮,其在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华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担任行业研究责任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国联安基金研究部担任研究员;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部担任投资经理;2015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中融国际信托投资银行部担任执行董事。

  上海臻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在9月1日登记备案,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秦鲲,其在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华安未来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担任总经理助理;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机构投资二部担任投资经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机构投资二部担任投资经理。

  9月7日,珠海水木博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协会登记备案,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林健武,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在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股票交易实验室担任量化分析师;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担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股票投资战略部副总裁;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在美国迈格尼塔投资公司星基金担任全球量化投资交易总监;此后的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国信证券研究部担任研究员;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研究部担任量化研究总监。另外,优谷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在9月7日也在协会登记备案,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胡东健,其曾在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鹏华基金权益二部担任基金经理。

  对此,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告诉记者,投资者越来越成熟,现在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专业机构来进行投资;在结构性行情下,基金的专业能力得到凸显,今年来基金取得了非常优异的业绩,赚钱效应非常明显。因此为“公奔私”创造了很好的市场环境,从而催生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念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