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行趋谨慎 绩优私募按兵不动
私募行业中,产品业绩优秀往往会带来规模的快速扩张。不过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业绩排名居前的多只私募并不急于新发产品以求扩大规模,更愿意先把现有产品业绩做好,等大环境回暖再考虑发产品。
银帆投资、云腾投资、呈瑞投资等私募基金去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银帆投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还在等待新产品的发行时机,同时会注重内部累积,等公司各方面资源跟上后再谈扩张规模,至少要到春节后才会筹备新产品。
云腾投资市场部人士表示,未来每年最多发行一期管理型产品,且上一期产品净值在一元以下时不考虑发新产品,长期目标最多发行4只管理型股票基金,同时严格控制基金规模,新产品发行完毕当年将不允许申购,只能赎回。呈瑞投资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并无发产品计划,先练好‘内功’。
股市低迷、发行成本高等多种因素导致私募对发行产品更趋谨慎。首先,投资者信心不足。上海一家规模10亿以上的阳光私募计划1月中旬发新产品,目前已被搁置。“与客户接触后发现大家信心不足,等行情转暖后客户才有积极性,但那时往往又是股市高位,操作难度大。”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其次,私募发行成本仍较高。虽然信托平台费用大大降低,但渠道方除了认购费、管理费,有些还要业绩提成15%甚至更高,同时发行渠道少,通过银行发产品很难,不仅银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低,且银行发行产品审批严格,流程较长。目前主要通过券商或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但募集能力大不如银行。
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私募业绩居前的多是规模较小的公司,根据经验,公司规模扩张会影响收益,前车之鉴使私募在发行产品时非常谨慎,同时,私募的‘冠军效应’在减弱,投资者更加理性,不会只看当年的投资业绩。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刚转行进入私募行业的公募人士往往有着固定客户资源和在公募行业积累的声誉,初期更容易募到资金;机构客户也成为越来越多私募募资对象,但是此类产品往往以私募专户形式存在,较少实现阳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