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安基金徐小勇:分享优秀公司价值增长

李岚君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一年三倍者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者却寥若星辰。”这句俗语充分揭示投资行业的常态:短期内取得惊人业绩的投资人众多,但是历经牛熊及风格转换之后依然能够取得傲人业绩的投资人却少之又少。

  在现如今公募基金中,担任基金经理10年以上的不足200人,长安基金的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徐小勇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27年前就进入证券投资行业的老将,徐小勇称得上是公募行业的“扫地僧”。海通证券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他的代表产品长安裕隆A近3年收益率达到264%。

  沸腾年代

  与最近两三年赶上了好时光的“后浪”基金经理不同,徐小勇在起步阶段并非一帆风顺。1994年,徐小勇懵懵懂懂地进入了投资行业,在一家投资公司开始做自营业务。时间进入千禧年,“好人举手”制度在基金业开始发挥作用,银河基金进入筹备阶段,作为其早期的骨干成员,徐小勇被点名赴美培训。2002年,他成为了一名研究员,这一年是他公募基金生涯的起点。

  徐小勇常说,投资绝不是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在研究数据、报告的同时,要用双脚去丈量,要用双眼去见证。他没有华丽的操作,也没有投机取巧的套路,徐小勇长期专注在亲自调研公司上,每天不是在研究,就是在研究的路上,是一名极其勤奋的研究员。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时至今日,无论是第一家调研公司赠送的纪念品,还是来自三峡大坝的花岗岩,这些时间的“琥珀”在徐小勇办公室光芒依旧。

  砥砺成长

  2008年徐小勇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一职。此时正值熊市,市场低迷,徐小勇发现自己是乐观派、天生多头。在操作上,他早早抛开大金融开始追求超额收益,在消费升级和智能手机赛道寻求机会,短短两年就实现了业绩起飞。

  但真正宝贵的经验总是在逆境中积累的。2011年徐小勇遇到了挫折,在残酷的牛熊转换过程中,他虽然秉承严格风控、审慎投资的理念,但仍遭遇了净值的快速回撤。有过如此体验之后,他逐渐领悟到:“商业模式有好有坏,公司发展也是有节奏的。自那之后,我对买一个公司长期到底看什么,如何构建组合才有了更深的了解,选股方式也慢慢走向成熟和稳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倾向于对重仓股深度研究,通过精选个股来分享优秀公司的价值增长。在访谈中回顾这一段经历的时候,徐小勇用了“痛定思痛”这个词来形容这段时间。私下里的交流中,也能够了解到他当时的一些煎熬痛苦的心情。

  2012年是徐小勇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突破和成长之年。复盘经验教训,徐小勇深有感触。他称:“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事物是变化的,事物发展是有趋势的。要把自己的主观、固执、孤傲、片面等不良因素扫除出去,才能使自己处在一种清醒的、干净的、宁静的思维状态之中。”

  战场上的挫折尽管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有时候也并非坏事。在失败中存活下来的人,距离打胜仗往往就不远了。在经历了市场的严酷洗礼之后,徐小勇的投资体系快速升级迭代,日臻成熟,这为他以后取得喜人的投资成绩奠定了基础。来到长安基金后的3年多时间里,他所管理的产品均表现不俗,在管满3年的基金近3年收益率均超过260%。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徐小勇的勤奋、热爱和专注。作为长安基金投资团队负责人,他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公司,开始看研报、做研究,工作到深夜。这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徐小勇对投资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几乎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投资上面。为什么这么多年还能坚持在投资一线呢?“就是喜欢罢了。”他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