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经理邱璟旻:把握长期成长逻辑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今年市场表现带来较大影响。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疫情终归会结束,受损的行业也会恢复到正常的经营活动。其中,优秀的企业终会摆脱阶段性颓势,甚至会以更快的增速弥补过去的损失。行业方面,笔者看好云计算、居家消费以及其他有长期持续增长逻辑的产业。
A股结构性机会始终存在
今年前4个月已落下帷幕,以疫情的发展和控制为主要节点,A股波动有所加大。具体来说,一季度市场行情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国内疫情爆发之前,市场延续去年以来的逻辑,电子、科技行业表现比较好;二是春节前后,国内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市场规避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交运等行业,转而青睐云计算、在线服务等行业;三是2月底至今,海外疫情的爆发,使得科技类公司股价下跌,但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的积极成效,消费等板块出现反弹。
在此过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很多优质的公司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业务恢复较快,短期盈利虽有冲击,但是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下半年追回损失可期。表现在市场上,经受住疫情考验的这类公司获得了投资者的信任,股价回到前期高点甚至部分公司创出新高。这就是投资中重要的阿尔法体现。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笔者认为,疫情将持续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行为。短期来看,经济较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热度,但政策端持续出台的一些利好政策,包括各种税费减免以及保持宽松的流动性等,这些将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厚业绩、居民增加消费意愿以及提振市场信心。
就资本市场而言,结构性的机会将始终存在,尤其是各种“在线”产品将会加速渗透,在以极低成本获得了大批高效流量之后,相关产业链受益匪浅,尤其以云计算为代表。聚集性消费场景的频次可能会有所降低,但是居家消费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一些有长期持续增长逻辑的产业仍然有较大投资机会,比如各类受益于“科学家、工程师红利”的研发外包产业,以及受益于市场化程度持续推进、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其他细分行业等。
先有产业逻辑 才有个股逻辑
股神巴菲特的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下注美国”,笔者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投资理念就是“下注中国”。笔者相信随着勤劳的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刻苦奋斗,一定会有超越时代的、全球性的伟大公司涌现,因此,“聚焦研究,精选个股,把握长期成长”是笔者的座右铭。
研究看似神秘,实则“大道至简”,笔者信奉在“聚焦能力圈”的前提下,依靠“知识”和“客观数据”,从而形成的“逻辑判断”。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A股有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上百个二三级行业,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要想战胜指数,取得超额收益,唯有不断扩大知识圈。但是这与聚焦能力圈并不矛盾,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扩大知识圈,要求基金经理必须去持续学习,不停的提升自己,目的就是聚焦在熟悉的能力圈范围内寻找机会。
具体到选股策略,笔者始终坚信先有产业逻辑,才有个股逻辑。而产业的演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通常而言,有较多的逻辑线索,这就好比于“盲人摸象”与“拼图”,只有收集足够多的细节信息才能更加接近于客观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重产业、轻个股”,因为只有优秀的公司才能获取较大的产业红利,研究的价值就体现于找出同业最优秀的公司。因此,只有充足的研究支持才能提供强大的持股信心,只有在持仓结构上领先于市场,才能在业绩上战胜指数。
那么,如何选出领先市场的优质公司呢?笔者的选股框架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定性方面,类似于“滚雪球”,选出雪道长(好赛道)且湿(竞争力突出)的标的。首先,看雪道长不长,即评估行业的空间与未来潜在增速。赛道的选取主要是参考“高阶数据”,简而言之就是行业景气度,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观测指标,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看这个雪球能不能从上滚到下,越滚越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突出,能否支持企业一路成长,这两者缺一不可。企业竞争力的判断是综合比较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的优劣。定量方面,主要工作是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和盈利速度。最终的结果是选取“质量较好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