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永赢基金常远:以价值投资方法分享时代红利

徐金忠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回归股票的本质,即企业所有权的代表。从长期盈利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去考量企业价值,股票投资的回报最终来源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通俗地说,你认可股票的价值,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等待企业成长和时间带来最终的回报,这就是价值投资。当然,如何发现一只股票,如何去给它定价,考验的是一整套投研体系。”永赢消费主题基金经理常远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常远的投资方法论中,以价值投资理念为指导,以正确的方法分享A股市场的时代红利,是其中的核心。“巴菲特讲过,伯克希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美国顺风’的产物,我们的投资一样应该搭乘‘中国顺风车’,分享属于A股市场的时代红利。而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时代红利层出不穷。在机会面前,大家的投资方法多种多样,但于我而言,价值投资是前行方向的指引。”常远表示。

  价值投资为指导

  回顾常远的投研经历,确实丰富多彩。常远此前在周期行业、制造业、电子行业、消费行业等都有过专题研究和投资实操。在研究和投资的一线经验积累之中,常远确立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以价值投资的视角发掘底部的行业和个股投资机会,打造中观行业比较和资产配置能力。

  这其中,价值投资是精髓。“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回归股票的本质,即企业所有权的代表。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那么,以长期盈利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去考量企业价值,股票投资的回报最终来源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常远表示。

  “比如,你认为一只股票值100元,然后用50元的价格买入,等待企业成长和时间带来最终的回报,这就是价值投资。如果用110元的价格买入,然后希望通过炒作,以150元的价格卖出,这便远离了价值投资。当然,如何发现这只股票,如何去给它定价,以实现价值投资,考验的是一整套投研体系。”常远补充道。

  在常远看来,价值投资理念给予了自己一系列的启示,即投资重要的是寻找一个长长的“山坡”;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发现具有护城河的企业;注重安全边际,买得便宜是保证本金安全和追求复利增长的前提;追求确定性,有原则地取舍和打造能力圈。

  基于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构建投资要素,结合中观行业比较,常远借此形成自己稳定的选股模式。而后便是投资的进一步聚焦:专注于模式和成长阶段的选择。集中研究优质公司,在好公司中选择好股票。“这其中,我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但是降低投资者风险、追求长期复合回报率,是我的核心诉求。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整个投资过程可控、投资结果可预期,是非常重要的秉性。”常远表示。

  搭乘“顺风车”

  一个专业投资者的成就,需要时代给予的机遇。“美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向上是建立在经济的长期繁荣基础上的。巴菲特在2018年股东大会上也表示,伯克希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被称为‘美国顺风’的产物。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这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上涨奠定了基础,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投资机会就是搭上‘中国顺风车’。”常远认为。

  时代提供的历史机遇,细化到具体的投资上,便是以正确的方法分享A股市场的时代红利。

  投资的方向至关重要。“美国市场长期行业市值分布的变化昭示着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变迁,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其中明显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2000年,传统制造业萎缩,但是龙头地位提升,消费、医疗和信息技术占比显著提高;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9年以后则是信息产业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现代化造就了不同产业的发展进度参差不齐,既有美国的产业升级机会,也有类似美国新世纪以来科技浪潮的机会。一方面,消费、医药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仍在加速。这就需要从产业投资角度寻找机会。”常远在介绍永赢消费主题基金的投资方向时表示。

  正确的投资方法就是以价值投资视角发掘真成长的投资机会。“以价值投资的标准衡量成长的‘真假’,以价值投资者的原则去分享成长的红利,避免在狂热与博弈中损失本金。”常远表示。

  “投资聚焦在大消费领域,包括医药健康、必选/可选消费、非物质消费、商业零售等。这些行业有鲜明特点,一是能够支撑中国长期发展的产业,二是受益于这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业。具体到投资方法上,即通过商业模式、行业发展、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与质量等筛选标的,通过估值、周期、资金、政策等维度进行进一步聚焦,投资组合上则动态调整组合持仓。”常远介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