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安保基金石伟:彰显固收特长 发挥资产配置优势
◆石伟,24年金融从业经验,曾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心债券投资部投资经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兼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现任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产配置总监、投资管理二部总经理。
在第十六届基金业金牛奖评选中,国寿安保基金获评“固定收益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资产配置总监、投资管理二部总经理石伟表示,公司固收团队实战经验丰富,管理大规模产品能力得到了机构的充分认可。除了传统的主动管理的债券型基金规模较大,业绩优秀外,新近发行的国寿安保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规模持续增长至126亿,规模攀升至国开债指数基金中的首位,规模效应显著。未来债券指数产品将迎大发展,国寿安保基金未来还将布局债券ETF产品。此外,公司还将发挥保险系公募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优势。
优秀业绩源于丰富的实战经验
优秀的业绩离不开强大的投资团队。石伟表示,他们团队的几位固收投资经理都是保险资管的交易员出身,不仅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而且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他说:“虽然各家机构在固收投资上所依据的理论差不多,但能不能构建科学的组合、能不能搭建有效的策略,具体实施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这就显现出能力差别了。”特别是在管理规模较大的产品时,适时适度的调整组合的久期,杠杆率,信用等级的分布等细节工作决定了最后的业绩。通过交易,积极调整,每个轮回多积累一点收益,长期下来就能体现出不一样的管理能力。几位投资经理都是经历过几轮牛熊转换的洗礼,心态稳定,不犯大错,看得准机会,下得了重手,他们是优秀业绩的重要保障。
债券指数产品将迎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国寿安保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成立,首发规模达115亿元,截至6月30日,规模攀升至126亿元,位列国开债指数基金中首位,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成立后规模快速增长的债券型指数基金,显示出市场对于国寿安保基金固收团队的实力认可。石伟表示,对于指数型基金这类工具型产品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流动性才能发挥工具作用。
国寿安保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规模增长的背后更是市场对这类产品由来已久的渴求。石伟说:“固收投资需要在一级市场拿债、二级市场交易,需要资金、杠杆,需要很多人来配合,因此更讲究团队作战,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规模效应去应对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只有大机构才有能力解决。对于中小金融机构不擅长进行主动固收投资,因此工具型产品对它们而言意义重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除了债券型指数基金,石伟还密切关注债券型ETF产品。他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达七十多万亿元,基本上都是优质资产,但这些优质资产基本是处于单纯持有的“沉淀”状态。债券ETF产品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能够为全市场提供流动性。未来随着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的打通,必将迎来大发展。不过,石伟同时指出,债券型ETF对管理机构的要求很高,一方面要能够从银行、保险等债券“大户”中获得券源,另一方面必须要有应对各种情况的风险处置方案,尤其是对流动性风险的应对。这两方面国寿安保基金都有独特优势,未来也希望布局此类产品。
资产配置需建立公司机制
除了发挥保险资管在固定收益投资上的优势,身为资产配置总监的石伟也在着手发挥国寿安保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特长。“保险资金是市场上最早有大类资产配置概念、意识的机构。此前,银行资金不能直接投资股票,而公募基金的固收规模在2010年以前占比很小,两者的大类资产配置理念意识都要晚一些。”有着21年保险资管工作经历的石伟说,“从公司角度看,资产配置比在组合里某个品种做得特别优秀更重要。比如,从最近三十年的历史看,权益资产和固收资产在大多数时候,尤其在顶部和底部区域,都有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如果能做好这两类资产的轮动,对组合的收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已经在公募基金中深入人心,但石伟认为,大类资产配置需要很宽广的视野,必须是由非常优秀或者非常有经验的投资经理才有能力完成,才具备说服力。“从近几年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业绩看,大部分基金经理往往是擅长做权益的就长期多配股票,擅长做固收的就长期多配债券。虽然有的基金配备了一个权益基金经理、一个固收基金经理,但两者很难同步协调。大类资产配置其实需要公司层面去做一些方方面面的设计。”
据了解,国寿安保基金为强化资产配置优势,专门成立了资产配置委员会。资产配置团队由资深固收和权益基金经理组成,每个月对公司下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资产配置方向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