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江证券赵伟:加快结构转型 推动产业升级

叶斯琦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0月27日,“2018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鹏华基金专场在厦门举行。长江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在演讲中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主线逻辑已转向“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的再平衡。当前,我国已进入转型下半场,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头等要务。这需要产业架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我国已进入转型下半场

  赵伟表示,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主线逻辑已转向“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的再平衡。他认为,转型背景下的稳增长、扩内需,发力点明显有别于传统周期,通过“走老路”手段全面刺激经济或难持续。

  赵伟进一步分析,伴随着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推进,欠发达地区或在铁路、公路、电网、水利等农村基建领域加大投入“补短板”;在传统基建设施相对完善的发达城区,或在生态环保、航空运输、城市轨交、高铁等新型基建领域加快“补短板”。此外,“补短板”同时也要“增后劲”,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结构性减税或是重要发力点。

  “总体来看,转型背景下的政策,并非‘大水漫灌’式走老路,而是围绕‘补短板’、‘增后劲’等领域进行结构性发力。”他说。

  赵伟判断,当前我国已进入转型下半场。他分析,自2016年起,宏观政策调控助力旧经济出清,加快经济转型。其中,产业政策层面,主要采用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措施,加快过剩产能的出清;金融政策方面,稳步推进防风险,从金融防风险到实体去杠杆。“近年来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总体大幅抬升,由2011年底的181.1%上升至2017年底的255.7%,超过美国的251.2%,即使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依然明显高于主要经济体。”他认为,“防风险背后是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控制宏观杠杆率,是为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他认为,当前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已逐渐企稳。其中,政府和家庭杠杆率持续上升,企业杠杆率略有下降、仍处高位。结构来看,不同属性企业杠杆明显分化,国有企业杠杆率明显高于私营企业,去杠杆更加注重结构性特征。下一阶段,防风险、去杠杆方向不变,但需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实现促发展和防风险并重。

  赵伟也坦言,去杠杆将是一场“持久战”。“从国内外历史经验来看,防风险、去杠杆过程是经济转型必经阶段,往往也是经济的‘阵痛期’。”

  产业升级是关键

  赵伟表示,在当前背景下,我国经济实现突围的核心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成功实现升级。“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阶段,与1970年代末的日本和1990年代初的韩国或较为接近。”他说。

  以日本为例,赵伟分析,1970年代,日本开启经济结构转型,由传统资本驱动型经济向技术驱动型经济升级。转型期间,日本加速电子、电气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主动引导经济转型。政策引导下,1970-1980年代,日本电气机械、通用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显著提升,逐渐成为主导产业。转型过程中,日本持续加强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外部先进技术引进,推动新兴领域的赶超式发展。产业培育过程中,行业龙头公司不断崛起,诞生了东芝公司、松下电器、索尼公司、佳能公司等代表性公司。

  与日本类似,韩国转型的背后,也是产业、贸易、科技、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合理搭配、共同支持。他分析,政策引导下,韩国主导产业顺利升级为电子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行业。产业快速扩张同时,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对经济增长也形成较强支持。转型过程中,龙头公司如三星电子、LG电子、现代数码电子等开始崛起。

  赵伟认为,随着我国进入转型后半段,从经济规律来看,产业重心和政策导向应向“转型”逻辑和新兴部门全面倾斜。从政策顶层设计来看,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规划较为充分,当前各类支持政策也已向“转型”逻辑明显倾斜。下一阶段,伴随转型进一步加快,新一轮支持政策或加速落地。

  “经济突围靠产业,眼下经历的挑战不能改变我们加快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大方向。未来需要产业架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赵伟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