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南:国企改革要在“稳”前提下尽可能“进”
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金牛基金论坛”上,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改革要高度重视混合所有制的突破作用。“两会”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充分体现“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保持“稳”的前提下,尽可能“进”,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入研究五大问题
季晓南表示,今年,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多方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引起各方热议。傅成玉的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资国企监管改革与国企自身改革相混淆,用国资国企监管改革代替国企改革。如突出国资国企监管改革,弱化国企自身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的地方甚至用国资国企监管改革替代国企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改革要求被弱化。视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禁区,过于谨小慎微。绝大多数国企对企业内部改革,特别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基本没有启动,存在着“政府在忙,企业在盼,少数人在干,多数人在看,少数企业在试,多数企业在等”的现象。
二是改革主体不清,企业改革缺少内生动力。从改革实践看,各级政府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改革主体,企业则成为执行主体,但没有企业充分参与的改革设计与方案,其执行结果是不容乐观的。改革就是创新,而创新不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必然是自下而上的探索。上级主管部门不能包揽企业改革的方方面面,也不能简单地用诸多文件来指导国企改革。由于事实上的改革主体上移,导致“上面想改很难改、企业想改不能改不敢改”的不协调局面。
三是缺少保护企业领导者改革担当的环境,企业领导对改革顾虑较多。比较普遍的反应是“干得好的没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了问题要追责;干得多的毛病多,不干事的最快活。”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国企内部形成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提意见的”不正常现象。
季晓南指出,傅成玉在全国政协的发言,至少提出五个大的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如何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相互关系?第二,如何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第三,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目标?第四,如何评判国有企业改革的环境和动力?第五,如何力争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都是两会后深化国企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
重视混改突破作用
季晓南指出,深化国企改革要在分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力争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而产权制度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国资体制改革、国企自身改革、国企党的建设是“五位一体”,相互促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基础;布局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的保证;国资体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前提;国企自身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国企党的建设是国企改革的根本。
季晓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改革的工作重点,首先要高度重视混合所有制对国企改革的突破作用。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三是国资体制改革对深化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四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创新。五是加强党建必须贯穿深化国企改革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