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避险类资产受宠 开年红利基金“一枝独秀”

  2024开年以来,在市场整体调整的背景下,高股息、红利资产逆市向上,其稳健的表现受到投资者广泛青睐。多只相关基金收益率超过1%,甚至还出现了收益率超4%的品种。

  在这一策略日趋走红之后,出现了短期的交易拥挤特征,投资者普遍担忧,红利资产是否短期已经见顶?受访基金经理认为,目前,讨论见顶可能为时过早,红利资产的交易拥挤度并未达到历史高位。开年来的红利行情,是由市场低风险偏好、宏观环境、投资板块性价比、资金配置行为等共同造就,在市场新的持续性主线出现前,红利资产仍然凸显出较好的长期投资性价比。

  防御心态造就红利行情

  2024年第一周,在大盘调整持续的情况下,以煤炭、公共事业、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低波动品种持续活跃,相关红利基金可谓“一枝独秀”。

  2024年1月2日至1月8日期间,Wind数据显示,多只高股息、红利基金的区间回报率超过1%。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永赢股息优选,收益率达4.64%;华泰柏瑞红利ETF的收益率达3.03%,长盛量化红利策略的收益率超2%,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ETF、华宝红利精选、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等多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1.5%。

  具体持仓方面,以中证红利ETF为例,该指数基金以沪深A股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为成分股,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以反映A股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表现,银行、煤炭、交通运输、钢铁等行业占比较高。

  避险情绪和防御心态是造就资金近期转向红利资产的直接原因。中加基金权益投资部研究员祁骥认为,开年以来,资金更加青睐避险属性强的红利资产。泓德基金的基金经理姚学康表示,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处在较低水平,红利资产年初获得正收益是投资者防御心态的体现。

  永赢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负责人、永赢红利慧选拟任基金经理刘星宇从三方面作出详细分析。第一,宏观环境支持。当前,宏观环境仍旧处于相对底部的位置,企业业绩寻底而宏观流动性较为宽松,高景气且有确定性的行业相对稀缺,在高频数据确认经济增长上行趋势之前,红利资产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第二,板块投资性价比高。股息方面,经过第一周上涨,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仍高于6%,反映板块静态的收益水平较优;估值方面,红利板块的估值均处于近十年约10%至20%分位的水平。在股息率指标所构筑的安全边际下,板块容易受到偏绝对收益的资金青睐,有望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

  第三,资金配置行为促使板块走出独立行情。刘星宇表示,偏机构重仓的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还处于仓位切换的过程中,红利资产的机构配置比例不高,有提升仓位的空间,资金有配置动力。“经过2023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的调整,红利资产在2023年末的交易拥挤度不高,筹码结构较好,因此在2024年,资金趋同的配置行为催化了红利资产的上涨行情。”

  拥挤度未达历史高位

  对于红利资产交易拥挤的担忧。受访基金经理一致认为,红利资产虽然出现了短期的交易拥挤特征,但远未见顶。

  “当前红利资产在成交占比等方面迅速提升,有拥挤迹象,但说到见顶可能为时过早,拥挤度并未达到历史高位。”祁骥评价。

  刘星宇认为,短期来看,红利资产表现亮眼,交易热度、拥挤度均有所上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交易拥挤;从中长期来看,无论从宏观环境或板块估值角度看,都具备较高投资价值。“短期的交易节奏要有所控制。同时,红利资产也涉及多个行业板块,可以从结构层面进行优选,回避一些涨幅较大,股息率吸引力明显下降的个股。”

  “红利资产是非常长期限的配置品种,一方面,红利特性天然地适合养老金这类负债投资;另一方面,红利资产相对稳定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使其在宏观波动的总体环境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防御属性。”华宝基金的基金经理唐雪倩评价说。其管理的华宝红利精选成立三年多来的收益率近25%,远超业绩比较基准水平。

  合煦智远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杨志勇分析,首先,红利指数本身的估值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次,预计2024年还将维持类似2023年的结构化行情;此外,目前市场风险偏好低,在没有形成一轮主线明确且有一定持续性的行情之前,红利资产还会凸显出较好投资性价比。

  等待新的投资主线

  展望后市,受访基金经理一致表示,市场仍在等待新的投资主线,在出现新变量之前,红利资产始终具备配置优势。

  “市场缺乏主线。若后续经济基本面恢复或足够重磅的催化因素出现,调整幅度很大的传统价值和科技成长风格可能卷土重来,届时红利行情可能结束。”祁骥说。

  回顾此前周期,杨志勇表示,2019年和2020年是核心资产、创业板和消费风格的大年;2021年是“宁组合”代表的新能源板块大年。在这三年中,红利资产上涨幅度明显比不过前述资产,这也是红利资产本身防御属性决定的。

  然而,2022年和2023年,市场持续调整,经济处于缓慢修复过程中,红利资产的优势体现出来,红利指数表现明显强于其他宽基指数。“2024年以来,市场未摆脱弱势局面,因此红利指数仍然会领先于其他主要指数,除非市场出现新的变量,比如市场风格从过去两年的价值占优转向成长占优,或者出现了持续性好的投资主线,才会出现机构降低红利资产配置的局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