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ETF降费幅度创新高 指基货基债基加入费率战 行业整合提速

王鹤静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继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ETF之后,华安上证科创板50ETF于9月13日宣布,调降基金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此次华安上证科创板50ETF的管理费率更是低至三折,由每年0.50%降低至每年0.15%,创下非货ETF管理费率降幅新高。

  随着前期主动权益基金集体降费,部分指基、货基、债基也在此带动下加入降费队伍。业内人士分析,面对降费比拼,部分基金公司可能会被迫降低基金管理费率,但同时降费也可能会促使基金公司推出更具特色的基金产品,吸引投资者并保持盈利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小基金公司或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可能会引发行业整合浪潮。

  多只科创50ETF降费

  9月13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更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公司决定自9月13日起降低华安上证科创板50ETF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50%降低至0.15%,托管费年费率由0.10%降低至0.05%。

  无独有偶,9月以来,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及其联接基金、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ETF及其联接基金也均已宣布降费。

  相比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管理费率打8折、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ETF管理费率打6折,此次华安上证科创板50ETF的管理费率低至3折,由每年0.50%降低至每年0.15%,创下非货ETF管理费率降幅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公募市场上830只非货ETF的管理费年费率在0.15%至1.00%之间不等,平均管理费年费率为0.45%,此次华安上证科创板50ETF直接将其管理费年费率调降至非货ETF的最低水平。

  但从规模来看,华安上证科创板50ETF的基金规模相对较小,该基金9月12日的最新规模仅有2.04亿元,是目前追踪科创50指数的ETF中规模最小的产品。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ETF的最新规模分别高达286.28亿元、79.54亿元。

  此外,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旗下的上证科创板50ETF目前的管理费年费率仍为0.50%,而国联安上证科创板50ETF的管理费年费率一直相对较低,为0.30%。

  货基和债基同步降费

  7月以来,随着主动权益基金降费大面积推进,除了上述ETF之外,多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也在同步调降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

  公告显示,自8月22日、8月24日、9月6日起,泰康薪意保货币、中信保诚薪金宝货币、招商财富宝交易型货币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33%分别调整为0.30%、0.27%、0.30%。此外,中信保诚薪金宝货币、招商财富宝交易型货币还将托管费年费率由0.10%分别调整为0.05%、0.09%。

  债基方面,今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在70亿元以上的兴业短债债券、泓德裕瑞三年定开债券、招商双债LOF三只规模较大的债基产品,也于近期宣布调降基金管理费率。

  Wind数据显示,目前开放式债基的平均管理费年费率为0.35%。相较而言,招商双债LOF此前的管理费年费率较高为0.60%,自9月4日起调降至0.40%。而泓德裕瑞三年定开债券、兴业短债债券则在此前管理费率已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继续打折,两只债基自7月21日、8月17日起将管理费年费率由0.30%分别调整为0.15%、0.25%。

  行业竞争加剧

  主动权益基金近期集体降费,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类型基金降费带来示范和推动作用。

  “指数基金一直以低成本著称,在主动权益基金降费之后,被动基金的竞争优势会有所减弱。并且,主动权益基金降费使得投资者对基金费率更加敏感,对低费用基金产品也有较高需求。”在某第三方机构人士看来,为了保持竞争力、满足投资者需求,指基等其他类型基金也可能会采取主动降费措施。

  除了基金降费大环境的影响之外,孙桂平分析,一方面,可能部分基金产品此前的费率明显高于同类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和部分产品的持营策略有关,通过降费让利给投资者,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有利于做大规模。

  “随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基金公司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基金的运营成本,也使得基金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费并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此外,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措施降低基金运作的成本,进而将部分成本优惠回馈给投资者。”上海某公募渠道人士补充道。

  基金降费竞争加剧,该渠道人士向记者表示,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吸引投资者,部分基金公司可能会被迫降低费率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应对竞争局面,该渠道人士认为,也可能会促使基金公司提高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程度,推出更具特色的基金产品,以吸引具有相应投资偏好的投资者并保持盈利能力。同时,降费竞争也可能导致中小基金公司收入进一步降低,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从而引发基金行业的整合浪潮。

  就具体产品类型而言,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纯粹跟踪指数表现的指数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手段相当有限,只有打新股和借出股票等为数不多的方法。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指基的竞争最终往往聚焦在费率上,这是其产品设计上的先天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债基、货基,基金经理仍然可以通过主动管理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这也是避免卷入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方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