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宽基赛道同质化竞争激烈 部分ETF清盘

王鹤静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永赢沪深300ETF成为首只遭遇清盘的沪深300ETF产品。作为主流宽基指数,沪深300目前挂钩的ETF产品多达19只(不含指数增强ETF),产品规模首尾相差在700亿元以上。

  对于主流宽基ETF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头部宽基ETF成立时间较早,凭借着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规模方面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而成立时间较晚的宽基ETF,由于规模增长乏力,基金公司很难持续投入资源,基于对经营业绩的考虑,将此类ETF产品清盘,属于正常的市场化行为。

  沪深300ETF规模分化

  7月,永赢基金发布了永赢沪深300ETF的清算报告,该基金成为首只遭遇清盘的沪深300ETF产品。清算报告显示,该ETF于2020年5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2023年5月4日,永赢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终止基金合同并终止上市,6月12日会议议案表决通过,6月13日该基金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从过往的表现来看,Wind数据显示,永赢沪深300ETF在三年多的运作期内总回报率为27.59%。2020年5月刚上市时,该基金的规模约为2.88亿元。随着沪深300指数走强,2021年1月,该基金规模一度扩张至5.17亿元,同年7月之后,规模开始一路下行。2022年11月,该基金规模已降至5000万元以下。

  沪深300、中证500同为挂钩ETF数量最多的宽基指数,沪深300也是目前挂钩ETF规模最大的指数。目前,公募市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共计19只,截至7月12日,19只沪深300ETF的规模合计约1590.01亿元,但基金规模首尾相差高达744.35亿元。

  2012年至2013年,华泰柏瑞基金、嘉实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为首批布局沪深300ETF的公募机构。截至2023年7月12日,上述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沪深300ETF合计规模约为1407.23亿元,占沪深300ETF总规模的比重高达88.50%。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产品,最新规模为744.84亿元。而后续发行的沪深300ETF规模普遍较小,例如2019年上市的添富沪深300ETF、2020年上市的博时沪深300ETF、兴业沪深300ETF,最新的基金规模均不足1亿元。

  鹏华基金于2018年2月将原有的沪深300ETF转型为鹏华量化先锋混合,并于今年7月重新成立鹏华沪深300ETF。新基金的募集规模为2.97亿元,计划于7月17日上市交易。

  宽基ETF竞争加剧

  整体来看,目前ETF市场尤其是宽基ETF,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股票指数往往同时拥有很多挂钩的ETF产品,例如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创业板指等指数的挂钩ETF产品均在10只及以上。

  而追踪同一指数的ETF往往在规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认为,头部宽基ETF成立时间较早,凭借着多年以来的丰富管理经验,无疑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在基金规模方面往往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

  而有些成立时间较晚的宽基ETF,基金规模始终难以有效扩大,规模增长乏力。长此以往,基金公司很难持续进行资源投入,因此基于经营业绩考虑,基金公司往往对此类ETF产品“放任自流”。

  由于挂钩同一指数的ETF往往采用同样的指数复制策略,不同ETF的业绩相差不大,但是部分ETF的规模遥遥领先。孙桂平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具备先发优势,成立较早的ETF往往更为投资者熟悉,规模更容易做大;二是具备规模优势,规模越大的ETF活跃性越好,投资者更喜欢交易流动性好的ETF,投资需求增加导致规模变大;三是具备策略优势,有些规模较大的ETF同时也是股票期权的挂钩标的,和衍生品结合带来的丰富投资策略导致这些ETF的投资需求增加,规模也不断增加。

  虽然一些宽基指数的挂钩ETF产品数量相对充足,但目前仍有部分基金公司积极布局此类宽基ETF。孙桂平指出,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满足公司产品布局需要。有些基金公司为了完善产品线,更好地服务客户,需要在比较重要的指数上保持“存在感”,即使产品存续规模不大,也要这么做。

  另一方面,ETF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增加,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未来规模较小的ETF也有一定的规模增长空间。此外,特色策略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比如有些规模较小的ETF采用打新策略等增强收益,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相较于通过行业主题ETF博取更高的收益,宽基ETF可以更好地发挥配置优势。普通投资者往往不具备行业主题的择时能力,且某些行业主题可能不适合进行长期投资,选择配置宽基ETF,将更受益于中国经济总体增长带来的长期红利。”孙桂平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