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牛散”持基图谱浮现 增减产品各异

张凌之 万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随着公募基金半年报的披露,一批“牛散”持有基金的情况浮出水面,余子贵、杨祖贵等人成为多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涂建华几乎一人包揽一只基金。

  上半年,多位“牛散”增持基金产品,其中余子贵增持广发创业板两年定开等基金,杨祖贵增持三只恒生科技ETF,而天弘余额宝的第一大持有人则在坚定持有该基金约3年后,开始减持。

  持仓浮现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产品线日渐丰富,部分产品赚钱效应凸显,重仓买入基金已经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选择。近日,基金半年报披露了一些大户的持仓动向,他们进入单只甚至多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

  天弘余额宝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其第一大持有人持有天弘余额宝2.01亿份,持有金额约2亿元。

  余子贵持有多只基金,他是华泰紫金科技创新3年封闭运作C的第一大持有人,也是广发创业板两年定开和东方红睿玺三年A的第二大持有人,截至今年6月底,分别持有上述三只基金1256.03万份、3410.08万份、737.94万份。

  涂建华则几乎一人包揽了一只基金,弘毅远方国证民企领先100ETF2022年半年报显示,涂建华是该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截至今年6月底,他持有该基金3.69亿份,占该基金上市总份额比例高达99.51%。

  此外,还有多位“牛散”进入基金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截至今年6月底,杨祖贵重仓多只恒生科技ETF,他是大成恒生科技ETF的第二大持有人,持有该基金1.17亿份,也是博时恒生科技ETF的第三大持有人,持有该基金5744.58万份,还是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的第四大持有人,持有该基金1.93亿份。

  增减不一

  最新的基金半年报显示,“牛散”们操作动向各异,有人增持,有人减持。天弘余额宝的第一大持有人在今年上半年减持了该基金,2019年他成为天弘余额宝的第一大持有人,在坚定持有约3年后,相比2021年底,其持有金额下降超过2000万元。

  “牛散”余子贵增持了广发创业板两年定开,在广发创业板两年定开2021年半年报中,余子贵首次出现在该基金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广发创业板两年定开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和2022年6月底,他分别持有该基金2069.87万份、3410.08万份,持续增持该基金。他在今年上半年也增持了华泰紫金科技创新3年封闭运作C和东方红睿玺三年A,这两只基金的2021年年报中,前十大持有人中均没有余子贵的身影。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大成恒生科技ETF、博时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三只基金2021年年报发现,在这三只基金的年报中还未出现杨祖贵的身影。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伴随港股的下跌,杨祖贵抄底多只恒生科技ETF。据不完全统计,杨祖贵抄底恒生科技ETF达3.67亿份。2021年初以来,港股一路下跌,恒生科技指数在今年3月14日一度跌破3500点,此后,港股有所反弹,如果杨祖贵在今年3月抄底,到上半年末也收获不小。

  涂建华则颇为专注。资料显示,涂建华是上市公司广联达股东,广联达曾于2019年7月发布公告称,涂建华拟以持有的公司股份参与弘毅远方国证民企领先100ETF的份额认购,公司收到基金管理人弘毅远方基金管理公司确认,已申请将涂建华持有的1126.55万股公司股份换购为约3.6972亿份基金份额。该基金跟踪的正是国证民企领先100指数,而广联达是国证民企领先100指数的成分股之一。自此,涂建华持有弘毅远方国证民企领先100ETF份额一直维持在3.69亿份左右。

  市场有望逐步向好

  上半年多位“牛散”加仓,那么下半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如何?招商基金表示,展望A股未来,稳增长政策频出叠加高温天气过去,施工旺季到来,经济数据有望边际改善,预计A股将震荡上行。

  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杨晓斌认为,从大逻辑上看,随着经济基本面二季度底部的确立,下半年经济或进入“弱复苏”阶段。宏观面上的企稳向好是较为确定的变量,市场逐步向好可能只是时间上早或晚的问题,之前跌幅较明显的顺周期品种或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短期市场整体仍在调整中,资金在尝试形成新的主线,长线资金可以逐步增加配置。他建议,拉锯调整期维持均衡配置,高景气的新老能源(煤炭、电力设备)仍是重点,同时可适当配置中报有业绩亮点的通信、家用电器。

  对于港股市场,沪上某基金经理认为,目前来看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流动性冲击;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我国经济复苏将直接影响港股市场整体业绩表现,市场现阶段预期的经济复苏弹性或需耐心等待至四季度。短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港股将维持底部震荡态势。进入四季度后,伴随着全球流动性变化和我国经济回暖,或将看到相对明确的反攻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