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基金业应尽快转向质的提高

余喆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产品总数量突破1万只大关。这一消息引起各界关注。产品数量破万既是一座里程碑,记录了中国公募基金业诞生24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是一剂清醒剂,提醒行业尽快从追求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快速增加,每年面市产品超千只。这种高增长既受益于股市火热、基金赚钱效应显现,投资者需求提升;也与2019年10月基金常规产品分类注册机制实施,注册便利度大幅提升密不可分。基金产品数量的增长促进了行业规模的快速提升,是基金业蓬勃生命力的突出表现。从增长的结构看,权益类基金发展壮大,促进了基金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

  对比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看到,我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的高增长具有鲜明的新兴市场特征。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美国市场上的基金产品数量为16150只,近十年基本保持稳定,基金规模近十年增长了166%,达到34.56万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并非单纯依靠产品数量的扩张。

  实际上,随着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基金业正面临着大而不强、重规模轻业绩,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和投资行为短期化,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制约了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基金业亟须从数量型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证监会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基金业应该改变“规模至上”的发展理念,从投资者需求的角度重塑产品策略。对投资者来说,大量定位模糊甚至风格漂移的基金,只会增加辨别选择的成本,并无太大存在价值。很多基金公司大量发行新基金,除了产品创新和完善产品线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借新基金发行扩大规模。他们的逻辑是“别的公司都在发,自己不发很容易被抢走份额”,这背后是比拼规模排名的思维在作怪,对投资者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并无裨益。

  进入新发展阶段,基金公司还应加大对迷你基金的清盘力度,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生态环境,节约社会资源。迷你基金普遍存在产品定位不清晰、同质化严重、业绩不佳等问题,无法对投资者形成吸引力。这样的产品很难起死回生,基金公司与其耗费大量资源为其“续命”,不如尽早清盘节省成本。迷你基金的持有人也可以尽快回笼资金,调整投资组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