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国联证券刘淑霞和程棵:效率优先研究为本 “以顾定投”一路同行

张凌之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刘淑霞(前排中),北京大学硕士。在资产配置领域有18年的经验,是行业内最早一批FOF投资人,目前负责国联证券资管部FOF业务。

  程棵(后排左一),中科院博士。作为金融产品库这一财富管理基础设施的主要构建人,目前负责各类产品的研究和准入,包括公募、私募、信托、券商、资管产品等。

  “基金投顾签约总户数近20万户,签约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这组数据也许并不是那么惊艳。 

  但如果再加上下面这些数据:综合排名50多位的中型券商、组合投研团队成员20余人、一年800多次调研。圈内人马上就知道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那么简单。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中小券商,国联证券做出了怎样的成绩? 

  带着这一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对国联证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刘淑霞和财富管理总部金融产品部总经理程棵进行了独家专访,揭开了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业务的神秘面纱。

  在刘淑霞和程棵看来,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业务的精髓在于“效率”和“研究”,顶层架构的优化、财富管理部和资产管理部的密切联动与配合,让效率大大提高;深厚的研究功底、坚持不懈地努力调研以及依靠数据库的不断积淀,让研究之花盛放,也让“顾”更加专业。

  刘淑霞认为,面对群雄逐鹿的基金投顾市场,唯有高瞻远瞩的规划、孜孜不倦的求索和始终如一的坚持方能胜出。

  搭好“架子” 扎实“底子”

  近年来,国联证券一直在探索财富管理转型方向,从公司战略层面到组织架构搭建再到金融科技建设,对基金投顾业务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一般来说,券商机构中主导基金投顾业务、基金中基金(FOF)业务分属两大不同部门,二者互动并不完全通畅,各自拥有不同的产品准入要求。国联证券则将财富和资管两个部门充分联动起来,由程棵所属的财富管理部进行基金研究和产品准入,而具体的下单和投资则由刘淑霞所属的资管部投顾团队承担。 

  之所以能实现联动,得益于国联证券的顶层架构。两个部门由同一位公司副总裁统一领导,并将基金投顾业务提上战略地位。在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司管理层高度呵护,在他们看来,这是整个公司战略发展和财富管理转型必须要做的事情。 

  投资和研究在这里既被明确分工,同时紧密合作,加之两位负责人长年的合作,整个基金投顾业务的效率大幅提高。“我们在整体的投资上互相隔离(投顾、基金投顾和FOF各司其职),但又是融合在一起的,因为底层研究的东西是可以共享的,两个部门的联动也让投研效率大大提高。”刘淑霞表示。

  基金投顾业务“成绩单”亮点纷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联证券搭好了组织管理的“架子”,又做扎实了基础研究的“底子”。

  “研究”是采访过程中刘淑霞和程棵提到最多的词汇,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投资是千人千面,但研究功底一直是他们的“制胜法宝”。

  目前,国联证券的组合投研团队超过20人,都是做研究出身。刘淑霞介绍,在团队内部实行研究员晋升机制,如果研究员研究做得好,就可以升职为基金投顾主理人;但如果投资没有做好,就得回去继续做研究工作。这种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着研究员不断成长。

  让刘淑霞和程棵更加引以为傲的,是他们自建的数据库。刘淑霞介绍,自建数据库意味着有一个系统可以将团队中所有东西沉淀下来。在这个数据库中,可以一键输出对于所有基金经理的深度分析报告,囊括了基金经理的评级而不单纯是基金产品的评级、基金公司的情况、基金的风格标签、基金经理实际管理规模的演进曲线、基金经理调研观点变化等各种特色内容;此外,投研团队日常的晨会、周会讨论材料,还有基金周报、各类基金专题等研究内容也都会保留。“建立数据库的好处在于它不受团队人员流动的影响。如果一个团队成员离开,那么他之前做过的内容会留在数据库中,下一位成员进来后,可以基于数据库中已有的框架和数据很快上手,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她表示。

  “可以说投研80%的内容都来自于数据库,这些数据足够可靠,也足够实用。如果这个系统未来不单独成为一个金融科技产品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它与公司内部研究员的培养体系相结合,用它来检验研究员的功劳和效果。”程棵说。

  “以顾定投”与“4-3-3法则”

  都说基金投顾“三分投、七分顾”,在程棵看来,就是这“三分投”,也是由“顾”来决定的。

  “‘以顾定投’并非仅仅做好顾问服务,而是以‘顾’直接影响资产配置。更准确地说,基金投顾的资产配置理念更着眼于长期,资产配置也相对均衡。”程棵评价基金投顾产品的资产配置更像一个风险控制模型,是一个如何择机去暴露多少贝塔的模型,而不是一个寻求多少阿尔法的模型。“我们整个框架基于对未来不同经济周期概率的预判选择不同资产以及不同资产比例如何分配,这是跟风险相关的预算框架,也是一个偏定量的框架。”他说。

  如果说资产配置是“盾”,选基金则是“矛”。对于组合中基金的选择,程棵总结出了“4-3-3法则”。首先是4个步骤:第一步对重点基金进行重新分类,第二步看基金公司,第三步看基金产品,第四步整合前三步关注重点,基于此形成对基金经理的整体评价。“通常大家都认为选基金就是选人,但实际上这个‘人’不单单指基金经理。”程棵强调,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换了产品或者换了公司,就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对于基金的分类,程棵团队会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基于自己的资产配置诉求对基金进行重新分类。“总体而言,对基金进行分类是根据自己业务的场景和投资需要来重新对基金进行切分。”他表示。对基金公司,程棵会从四个维度分析,包括主动选股、债券、被动和量化、海外和另类资产。“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的业绩好不好,还要看他们爱不爱做、擅不擅长做某种产品。”程棵强调。

  基金产品的研究还涉及到“4-3-3法则”中的两个“3”。在第一个“3”中,程棵团队首先会对基金产品做一个定量评级,这个评级更多是看风险调整之后的收益率或者收益率排名之后的稳定性。程棵介绍,评级高的产品不在于业绩多强,而在于风格更稳定。接下来对产品进行定量的归因,比如打上“换手率高”“行业覆盖度广”的标签。最后,在定量基础上做定性的调研。“挑选出值得研究的基金后,我们会用团队80%的人力去调研20%的基金产品。”程棵介绍,他们一年调研的次数大约有800次,调研分为对全市场基金的泛调研,对准备投资基金的深度分析以及对已配置基金的基金经理的紧密跟踪,频繁互动。

  基于第一个“3”就产品维度的深入分析,程棵团队另外还要对基金经理进行整体评价,这也是“4-3-3法则”中的第二个“3”。对基金经理的研究同样要完成评级、归因和调研这三个步骤。

  再说到“七分顾”,国联证券也付出了十分的努力。

  “我们的投研团队和顾问团队联系比较紧密,中间链条少,因此,投研团队参与‘to C’的服务较多,比例也较高。”程棵介绍,基金投顾的线上服务,除了投研端的高频互动外,国联证券还把营业部里最会讲或者最会研究产品的投资顾问全部搬到线上来。

  国联证券年报中提到,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业务在外部建立“to B”生态链,拓宽合作渠道。这也是他们线下服务的主要对象,最终通过“to B”实现“to C”的服务。程棵介绍,目前公司专门成立了机构业务部推广基金投顾,他们主要服务的对象包括一些互联网三方销售机构以及银行等。

  “银行对客户的线下服务有两个痛点,一是担心对客户的服务手段不够,二是担心可销售的净值化产品丰富度不够。”程棵表示,与银行的合作更像合作基金投顾赠送产品研究服务。

  “我们尽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把基金投顾当做是一种服务,一个投教阵地,而不是推销产品的工具。”程棵强调。

  权益投资迎良机

  “现在投资权益市场是风险收益比特别好的时候。”对于接下来的权益市场,刘淑霞充满了信心。

  通过历史的推演,刘淑霞得出了上述结论。“历史上来看,每一次都是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然后再到经济底。一般政策底领先市场底三到六个月,政策底其实在2021年年底就出现了,市场底在本轮下跌中已逐渐显现,经济底则需要一个过程,但在下半年应该会出现。” 

  对于“市场底”,刘淑霞表示:“市场总体估值很有吸引力是一个方面,从情绪角度看,真正的底部是大多数人都悲观,很少有人再想抄底。”通过她的观察发现,近期新基金的发行不尽如人意,之前一些非常乐观的基金经理现在开始变的谨慎。“虽然准确的底部无法预判,但目前肯定处于底部区域。”她说。

  从估值水平看,刘淑霞认为,当前行业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分化状态,结构性机会一直存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金融、地产、建筑、家电和港股市场的部分行业都处于历史估值的较低水平。随着近期市场回调,食品饮料、社会服务、汽车和高景气的新能源等板块估值虽然仍处于相对较高的分位,但风险较前期高点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

  现阶段跟国债收益率比较,股票性价比明显占优,这跟去年年初的情况大不一样。“调整中往往孕育着希望,我现在非常看好权益市场的未来。”刘淑霞表示,如果在当前位置配置权益资产,大概率会获取比较好的复利回报,投资就是要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对于债券市场,刘淑霞仍持谨慎态度:“近期部分公募债基遭遇个别民企地产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这对于债券投资可能会带来一定挑战。”

  对于基金投顾,刘淑霞认为,财富管理是一片蓝海市场,而基金投顾作为能让客户长期获得较好投资体验的产品,整个行业肯定会出现长足发展。不过,在群雄逐鹿的基金投顾市场,谁能在竞争中胜出,最终要看公司的长期投入、领导层的长远规划以及平台的资源禀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