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难换高回报 中小基金公司“ETF热”降温
过去一年新成立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ETF,如今正在被中小基金公司“抛弃”。作为近两年新入局的ETF“玩家”,不少中小基金公司表示,在人力、物力和资源比拼上感到乏力,由于庞大的投入并未换来预想的回报,部分基金公司将迷你ETF产品清盘,并寻找新出路。
多只ETF产品面临清盘
2021年,ETF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共256只股票型ETF发行,这比2012年至2019年的发行总数量还要多。然而,踊跃发新产品的背后,是同质化问题严重。截至4月7日,现有的547只A股ETF产品中,201只规模不足2亿元。其中,68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面临清盘危机。2021年以来,19只股票型ETF已宣告清盘。
“公司一直都想把ETF作为发展特色,但实际操作后发现很难。”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的指数负责人李明(化名)感叹。
不少基金公司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比拼战,把ETF作为布局重点。以北京某中小基金公司为例,公司曾把发展ETF当作战略任务,并在2021年迈出第一步,成立了第一只行业主题ETF。同时,未入场的基金公司也跃跃欲试,考虑通过ETF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不过,这一路径并不好走,李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公司旗下的ETF已经准备清盘,因为确实不好做。与其他公司比,并没有竞争力,也找不到增长点。”他坦言,ETF的投入资源很大,产出又需要规模,很难把ETF的规模做大,我们错过了发展周期,同时在资源上也不具备优势。
某中型基金公司曾经宣告引进ETF交易系统,并表示下决心通过较大的投入加强工具型产品开发。两年过去,现存的两只ETF产品均沦为小微基金。
“砸钱”难延续
为了维护ETF产品运行,基金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无论系统建设、宣传投入,还是后期流动性维护,都必须依靠公司战略支持,尤其是系统建设非常重要。
例如,申购赎回清单(PCF)便是管理ETF非常麻烦的地方之一。与其他指数基金不同,ETF是通过实物申赎,ETF的基金管理人需要在每日开市前公布申购赎回清单文件,列明当日进行实物申购赎回时所应交付的一篮子股票清单。而PCF的细微差错都会出现套利空间,令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承担巨大损失。
“我们公司虽然ETF规模不大,但为了做PCF,每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员加班到10点,风控、IT部门都要投入人员。而且需要买一个非常昂贵的系统,随着交易规则的改变,系统也需要有变化。”李明表示。
另一指数基金负责人也表示,ETF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砸钱”的产品。他说:“以行业主题ETF为例,同一赛道可容纳的产品并不多,除了头部产品,其余产品很容易沦为陪跑,但仍然要在产品宣传、做市商方面花费不少资源,很多基金公司是赔钱在做。”
发力新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市场俨然已从“蓝海”转向“红海”。对于想布局指数型产品,但又担心卷入同质化竞争的基金公司而言,需要转而寻找新的出路。有基金公司表示,将发力LOF指数基金这一小众产品。
李明介绍,今后公司的指数产品将聚焦于LOF指数基金或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具体而言,会发力具有鲜明主题或行业属性的主题指数基金和行业指数基金。
这背后的“小心思”则是盯上了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客户群体。“LOF指数基金以及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的持有人多数为场外投资者。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基金投资,许多90后、00后投资者会主动关注行情,有配置需求,倾向于利用指数基金投资。聚焦于场外投资者的互联网平台,就为基金公司向LOF指数基金、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转向提供了良机。”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