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6.7万亿元!今年权益类ETF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李树超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随着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市场总规模扩容和个人投资者占比抬升,在今年结构轮动加快的A股市场中,权益类ETF成交额和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截至10月19日,全市场523只权益类ETF今年以来总成交额高达6.7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6.64万亿元的总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

  权益类ETF

  总成交额创新高

  今年以来,权益类ETF(统计含股票ETF+跨境ETF,不包括商品ETF)总数量突破500只,管理规模突破9000亿元,ETF市场总体活跃度也在震荡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全市场523只权益类ETF今年以来总成交额6.7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6.64万亿元的总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

  谈及权益类ETF市场成交量大幅攀升的现象,北京一位股票ETF基金经理分析,股票ETF产品的成交额和换手率是体现产品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总成交额的变化主要受股票ETF市场总规模、持有人结构、市场行情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据该基金经理分析,首先,目前股票ETF市场总规模超过9000亿元,持有人户数突破1000万户,自然会带动市场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其次,近年来偏好场内交易的个人持有人占比抬升,也有利于该类产品的交易总量攀升;第三,今年以来A股市场轮动加快,市场热点转换,结构性行情突出,都可能触发持有人积极投资和交易,进而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北京一家公募量化投资部负责人认为,一方面,ETF产品的持有人越来越多,为ETF市场带来了人气和交易量的猛增;另一方面,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老百姓配置权益市场热情提升,而由于股票数量较多,投资难度较大,通过配置行业或主题ETF来投资自己看好的方向,也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流动性是ETF的生命力,权益ETF产品需要做大规模,增加市场活跃度,丰富投资策略,才有可能在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事实上,自2004年国内首只股票ETF产品诞生至今,近17年来ETF市场不断壮大,产品数量和成交规模整体呈持续攀升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全市场523只权益类ETF总规模为9304.02亿元,逼近万亿关口,该类产品的总成交金额也从2014年的1.1万亿元增至6.7万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流动性向龙头产品集中

  从各产品的成交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成交额最大的是沪深300ETF,高达4241.36亿元,上证50ETF、证券ETF的年内成交额均超过3700亿元。

  从更有看点的日均成交额看,沪深300ETF、上证50ETF日均成交额超过20亿元,高居第一梯队;证券ETF、中证500ETF、恒生ETF等5只产品日均成交额也超过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成交额居前的权益ETF产品中,绝大多数是百亿规模基金,产品本身的龙头地位和较大管理规模为场内的市场活跃度提供了基础。

  “股票ETF市场存在流行性向龙头产品集中的现象,部分具备先发优势、做好持续营销、投资策略丰富的股票ETF,就比较容易成长为龙头基金。这类产品也由于交易冲击成本小,更容易吸引机构资金和大户资金交易,基金的规模和流动性也就越来越好,形成产品发展的良性循环。”上述北京股票ETF基金经理称。

  针对龙头ETF产品的交易特征,不少公募也通过做大基金规模、新增做市商、优化持有人结构等,提升公司旗下产品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

  上述北京公募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想提升股票ETF产品的流动性,一是不断做大基金管理规模,因为规模是流动性的基础;二是可以选择重点产品增加做市商,由做市商在基金净值附近提供买卖单,改善投资者的交易体验;三是优化持有人结构,个人持有人占比的上升可以提升基金内生的流动性。

  他表示,目前权益ETF的持有人中,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多为配置型投资者,基于长期投资目的配置该类产品,而个人、部分私募等交易型需求相对要高,这类投资者占比抬升,有利于提升ETF整体交易量和活跃度。同时,近年来随着芯片、新能源、科技、光伏等行业ETF的增多和赚钱效应的凸显,个人投资者占比也在快速抬升,都对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在上述北京股票ETF基金经理看来,股票ETF作为工具型产品,它的创设目的就是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要。随着股票ETF行业整体流动性增长和活跃度抬升,将有利于鼓励股票ETF市场继续发展壮大,鼓励各家公募积极创设更多创新型股票ETF产品,促进股票ETF市场进一步蓬勃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