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资管时代“星辰大海” 资管机构“上下求索”

万宇 徐金忠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资管大时代,阔步新征程。在“2021金牛资产管理论坛暨第十八届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圆桌论坛上,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信银理财副总裁贺晋、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产品部副总监叶武、博时基金资产配置投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存相“坐而论道”,探讨在资产管理大时代的“星辰大海”中,资产管理机构如何上下求索,行稳致远。

  圆桌嘉宾一致认为,基金投资特别是权益基金投资大发展已成趋势,并成为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行业的发展中,基金机构是踏浪前行者,同样,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资管机构提出了勇立潮头乃至引领潮流的高要求。资管机构唯有坚守持有人利益至上,坚守研究和投资的专业专注,资产管理行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产管理大时代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大时代,圆桌嘉宾普遍表示认同,认为在居民理财的大时代,资产管理行业正在享受时代的春风,成就自己的精彩。

  王立新表示,公募现在面临的环境、市场、法律法规、监管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目前资管行业面临着从原来刚兑到净值化的转变,投资者对产品的波动有一个适应过程。他认为,未来权益基金会给大多数的产品提供基础收益,包括“固收+”等产品最终的收益来源也是权益类资产。权益基金未来将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产类别之一。他对权益基金的发展充满信心。

  王大智则从海内外比较等角度,阐述了他对资产管理大时代的理解。首先,王大智指出,对比海外市场,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市场指数似乎在超额收益上并不惊艳,但是如果观察股票型基金等表现,可以明显看到国内资本市场的优势。其次,王大智认为,虽然国际博弈环境复杂多变,但是外资对A股的配置力度一直在加大,这样的趋势表明了海外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投资的信心。此外,王大智还指出,目前国内投资者比较倾向购买单只权益基金,“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变成一个资产配置或者组合型的购买方法,权益类产品还会是一个重点,但是会变成组合里面的一个要素,投资者将建立组合,建立在资产配置逻辑之上的股票型投资组合”。

  大时代新要求

  对于A股市场的吸引力,张存相表示,最近几年,大量的资金竞相涌入A股市场。已经开启的资产管理大时代,为资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同样,也对资管机构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在圆桌论坛上,王立新指出,在公募权益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何管理更大规模权益基金等挑战,有些基金经理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非常快,由原来几十亿元增至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

  “这是我们基金公司未来需要重点提升的方面。”王立新表示,“我们用什么样的管理体系、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这么大的资产规模?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是未来我们是否能管理更大规模资产的迫切需求,当然我们也在投资管理的工业化、系统化、模块化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王大智表示,面对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多元资产管理能力是资管机构成功的关键。据其介绍,通过借鉴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全球智慧,目前除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外,上投摩根已建立包含ETF、量化基金、绝对收益基金和海外投资等丰富的产品线,致力于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叶武重点分析了资管大时代中,资管机构产品创新的问题。叶武认为,未来资管产品创新可以从三个大的方向着手:一是在投资市场和投资品种方面创新;二是在风险收益特征方面创新;三是在运作模式方面创新。

  投研能力是“立身之本”

  圆桌嘉宾认为,资产管理机构拥抱资管大时代的“立身之本”是专业的投研能力。

  “投研能力是我们资管行业的生命线,研究深度决定了净值的高度,如果不深入研究的话,产品迟早会没有竞争力。”贺晋表示。

  对此,王大智介绍了上投摩根在投研能力建设上的做法。王大智表示,围绕本地投资能力建设,一方面,上投摩根的投研按产业赛道划分,对A股行业全覆盖,加大对于重点方向、重点赛道的人员布局和投入;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投研一体化”,促进研究成果充分和快速向投资绩效转化。同时,上投摩根已建立起投研人才培养的长效考核机制,弱化短期考核排名,强化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中长期考核,真正地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在海外投资方面,“上投摩根将继续紧密与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合作,借鉴其全球智慧,将更多优秀的海外投资工具和产品引入国内,促进自身多元投资能力建设,进而力争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

  “未来将进入到创新驱动的阶段,创新特别是颠覆式的创新,将改变很多行业的盈利模式和未来的投资逻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自己的研究不深、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彻,那投资将会遭遇巨大的挑战。当然,专业的投研光靠个人是不行的,还是要加强综合的研究力量,从而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贺晋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