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奔私”频现 公募人才发展路径趋多元化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以来,“公奔私”(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基金)再现,今年以来“公奔私”案例约有10起。公募人士指出,在基金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实干人才除了“奔私”外,还有更多元化的发展选择,如创立个人公募等。这说明在当前资管行业中,个人实现价值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大佬二次“奔私”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海南乘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23日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注册资本1000万元。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两名股东为沈梦圆和姬晶,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

  公开资料显示,沈梦圆曾于2008年7月加入华宝兴业基金担任研究员,2013年8月开始正式成为基金经理。2014年底,沈梦圆“公奔私”加入上海青沣资产管理中心(普通合伙),担任投资部基金经理。2019年6月加入东亚前海证券担任资管部投资经理。2020年下半年,沈梦圆从券商离职后,就开始筹备新公司成立事宜,直到今年3月海南乘果私募基金成立。

  和沈梦圆一样,姬晶也是二次“奔私”。姬晶于2012年末进入公募基金行业,成为万家基金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副总监。2013年2月加入万家共赢资产,担任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总监。2016年11月,姬晶“奔私”加入上海允程资产,担任投资经理、副总经理的职务。今年3月和沈梦圆一起创立海南乘果私募基金。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认为,“公奔私”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因素:市场环境向好,投资人风险意识和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财富管理市场被长期看好;私募商业模式中可计提超额收益使得基金经理做好超额、控好回撤动力更足,客户体验感提升;部分基金经理需要个人成长空间,部分公募大佬需要一个更好实现自身理想的地方。

  年内约有10起

  荣浩表示,“公奔私”是资管业的常见现象,很多知名头部私募管理人大多有公募基金从业经历。业内大约有过3次“公奔私”高潮,最近两年的案例有所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的“公奔私”案例约有10起。同在7月23日完成备案登记的北京明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新远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也是“公奔私”公司。前者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柯凯翔,曾在嘉实基金、中金公司就职;后者的掌门人袁新钊,曾经是国联安基金债券组合管理部研究员、基金经理。

  此外,在7月16日、7月9日、7月1日分别完成备案的厦门禾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海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德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有着公募大佬身影。其中,厦门禾慕私募基金的总经理邵国有,是海富通基金首任董事长,他在退休8年后重出江湖,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海南海鹦私募基金的三名股东分别是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韩茂华、南方基金原基金经理蔡望鹏、深圳新同方投资原合规风控部经理孙群,持股比例分别为51%、19%、30%;深圳德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副总经理曾经是15年的公募行业老将、华润元大基金原总经理孙晔伟。

  另外,在6月24日完成备案登记的新长期(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掌门人是长盛基金权益投资部原基金经理赵宏宇,曾在长盛基金工作长达12年时间;在6月11日完成备案的上海汇万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是国元证券原副总裁、长盛基金原董事长陈平,总经理则是国投瑞银基金原副总储诚忠。从今年更早些备案的私募机构来看,还出现了光大保德信基金原副总经理李常青、嘉实基金原交易部交易总监刘大元、鹏扬基金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卢安平等人的身影。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45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0.88万只,管理基金规模高达17.89万亿元。

  多样化选择

  王伟(化名)是中国最早一批公募基金从业者,证券从业经验超过20年,目前是一家中小型公募的高管。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过往发展历史来看,基金业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公奔私”高潮。但每次“公奔私”的原因、市场环境均有所不同,并且在资管行业蓬勃发展大背景,实干人才除了“奔私”还有着更为多元化的发展选择。

  王伟指出,中国最早的“公奔私”大约始于2008年。在公募基金发展初期,基金经理对基金公司的投资贡献相当明显,相比之下基金公司给予的激励机制相对不足;到了2014年-2015年的大牛市期间,一批基金经理通过优异业绩被市场熟知,他们也有了谋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想法,纷纷出走创办了私募公司。

  从那之后,王伟说道,“公奔私”现象有所减少。他指出,在2019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公募基金迎来了进一步发展,激励机制随之提升,特别是股权激励和合伙人制度;同时,公募基金本身也在扩容,投研人才除了奔向私募外,还有部分流向了头部基金公司和新崛起的中型基金公司,以及创办个人公募基金公司。

  华南某公募人士指出,2021年以来不少绩优基金经理被提拔为公司副总,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新方式。另外,无论是创办个人私募基金公司还是公募基金公司,都在说明大资管行业蓬勃发展之下,实干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