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金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脱贫
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到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央企扶贫基金”),作为一种创新扶贫模式,产业基金在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脱贫方面不可忽视。而“扶真贫、真扶贫”也对产业基金扩大产业扶贫效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拉动社会资本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企业扶贫蓝皮书(2019)》显示,中国100强企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综合施策,涵盖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健康扶贫等十余个领域。其中开展教育扶贫的比率最高,为92%;其次是产业扶贫,为77%;消费扶贫位列第三,为67%。
而在产业扶贫中,产业基金尤其被关注。“央企扶贫基金将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借助中央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资源,在贫困地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发挥带贫、益贫作用。”央企扶贫基金董事长沈翎日前表示。
央企扶贫基金是针对贫困地区的国家级产业基金。2016年10月,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参与发起,相关中央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了央企扶贫基金。今年8月底,央企扶贫基金完成第三期募资,募集资金规模达160亿元,超过一期、二期募资总和,总规模升至314亿元。据了解,截至目前,央企扶贫基金已完成一期、二期全部募集资金的投资,已投项目涉及全国26个省(区、市)、104个市(地、州、盟)、203个县(市、区、旗),覆盖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直接投资、在重点省份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引领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500亿元。
产业扶贫平台
从受托管理机构来看,国投创益是央企扶贫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也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下属全资企业。除了央企扶贫基金外,国投创益还受托管理了另一国家级产业基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从国投创益方面获悉,为加快产业基金扶贫模式的示范、复制和推广,国投创益统筹安排在不同行业的投资布局,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打造了七大扶贫平台。一是依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现代农业平台;二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打造资源开发平台;三是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打造清洁能源平台;四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造医疗健康平台;五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打造产销对接平台;六是为农业产业链提供融资方案,打造产业金融平台;七是发挥基金纽带作用,利用“绿色通道”,打造资本运作平台。
脱贫长效机制
实现“扶真贫、真扶贫”,产业基金不能“一投了之”。产业基金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脱贫,必须扩大产业扶贫效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从国投创益来看,针对资源禀赋、产业规划、贫困人口结构等不同情况,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人口长效稳定脱贫。
另一方面,尽管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属于贫困地区的优质企业,管理比较规范,但是与资本市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从国投创益来看,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原则,建立符合贫困地区企业现状的投后管理模式,成立了独立的投后管理团队,将投后管理划分为投后协议执行、项目动态跟踪、项目法人治理、投后增值服务四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