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14只基金年内“变身” 远超过去两年转型数量之和

国际金融报

  证监会官网显示,12月以来,有4只基金集中获批变更注册。

  临近年底,基金公司忙着为旗下产品申请转型。证监会官网显示,12月以来,有4只基金集中获批变更注册。其中,兴银双月理财债基成为年内首只转型的短期理财产品,该只基金将转型成债券型基金,交银施罗德量化智投策略定开转型为交银施罗德稳鑫短债,新华华立灵活转型为新华丰润中短债,南华瑞享混合转型为南华瑞恒中短债。

  转型数量创纪录

  今年以来,基金转型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而债券型和指数型基金更是成为最热门的转型品种。据记者梳理,年内基金转型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其一,按资管新规要求,必须在过渡期内转型,比如保本、分级基金等;其二,冷门基金转型为热门基金;其三,规模过小的迷你基金选择转型。

  其中,监管政策是部分基金品种被迫转型的主要原因。比如,随着《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落地,市场上存量保本基金的“转型潮”便进入倒计时。而在资管新规明确提出“公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后,分级基金也开始走向转型或清盘之路。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3日,市场共有214只基金完成转型(份额分开计算),已经远远高出过去两年转型数量之和。涉及转型的基金有保本、分级、LOF、封闭式、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型、混合型、股票型等,这些基金大多转型成为指数或债券型基金。其中,保本和分级基金是今年的转型大户,共有174只基金完成转型,占总共完成转型基金数量的八成。此外,还有少数基金公司选择将LOF转型为指数基金,封闭式基金转型为开放式基金。

  “毫无疑问,今年下半年最火的基金品种便是指数和债券型。”沪上某公募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业绩不计入排名

  记者注意到,今年已完成转型的基金在规模和业绩上出现分化。有些基金在完成转型后,因风格大变,导致投资者大额赎回,规模缩水;有些基金在转型后,还未完成建仓,从而幸运地躲过市场震荡期,业绩跃居市场前列。

  比如,货币基金民生加银家盈季度定期宝转型前,基金份额为110.23亿份,转型为短期理财债基后,最新份额为6.76亿份,份额缩水率高达93.87%;保本基金新华鑫安转型前,基金份额为4.41亿份,转型为股票型基金后,最新份额为0.23亿份,份额缩水率高达94.69%。

  业绩方面,受今年A股市场震荡影响,大部分股票型基金业绩折戟,但刚完成转型的股票型基金表现较为良好。其中,金鹰信息产业A/C与诺安策略精选这两只基金表现异常突出,其单位净值增长率与第三名之后的同类产品拉开2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资料显示,这两只基金分别于4月18日和6月30日转型为股票型基金。

  三季报显示,金鹰信息产业还处在建仓期,股票投资仓位仅为26.17%,处于低仓运作状态。而诺安策略精选也未在三季度完成建仓,目前存在空仓运作的可能。业内人士表示,在2018年全年公募业绩排名时,此类年内转型产品将被剔除,不计入排行榜。

  对于一些规模过低或者业绩不好的基金而言,转型是否是唯一的出路?

  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基金只有三条出路,分别是转型、清盘、合并。目前来看,转型和清盘已经成为业内常态,两只基金合并为一只基金的现象还很少见。在他看来,一般而言,基金公司如果不想清盘,就得转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