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存50只保本基金 明年三季末将成“绝唱”
2018年最后一个月,保本基金密集到期转型。而在未来10个月,最后的50只存量保本基金都将陆续到期,这一产品正在走完最后的一段路。如何处置这批基金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趋势下,叠加避险策略基金新规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转型仍将是保本基金处置的主要方向。
未来50只保本基金将到期
进入12月以来,多只保本基金发布基金转型公告。12月5日,招商安弘保本混合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的第一个保本周期到期,管理人无法为基金转入下一保本周期确定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不能满足继续作为避险策略型基金运作的条件。根据基金合同,决定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招商安弘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转型后,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基金登记机构不变;基金名称、基金投资、基金费率、分红方式等将按照新基金合同的相关条款执行。
12月4日,国泰新目标收益保本混合也发布公告称,第一个保本期于2018年12月3日到期,基金变更为非保本的“国泰多策略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至此,国泰新目标收益保本、招商安弘保本混合基金成为2018年处置的72只保本基金中的成员。统计显示,一批成立于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股市调整期、保本周期为2~3年的保本基金即将在2018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密集到期,保本基金进入收尾处置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目前仍有50只保本基金未到保本周期终止日,保本周期到期日最晚的汇添富保鑫保本即将在2019年9月30日到期,届时这一基金品类将退出历史舞台。明年一季度前即将保本到期的基金数量多达23只,接近剩余未到期保本基金的半数。
转型仍是保本基金主方向
2017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避险策略基金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保本基金将改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新规发布后,保本基金到期处置提上了相关基金公司的工作日程。
按照新规要求,理论上保本基金到期将有三条发展路径:转换为避险策略基金、转型为其他类型基金或到期清盘。但从保本基金到期处置情况看,转型、清盘是主流,目前尚未有转换为避险策略基金的先例。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转型和清盘的保本基金有139只,其中78只选择转型,占比为56.12%;从转型方向看,保本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的为64只,在转型保本基金中占82.05%,为保本基金转型第一大方向;有10只保本基金转型为债券型基金,4只转型为股票型基金。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虽然保本基金理论上有三条路径,但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趋势下,叠加取消连带责任担保,市场上愿意为避险策略基金提供担保的机构会大大减少,所以到期转换为避险策略基金的很少。”
而从基金管理运作来说,基金转型可以留住客户和资金,也成为比清盘更好的转换方式。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分析,一方面,基金清盘不免会产生客户和管理资金的流失,将保本基金转换为绝对收益策略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与存量客户的风险偏好大体吻合,可以最大限度留住客户;另一方面,即便股市债市震荡加剧,但绝大多数保本基金在保本期获得了正收益,也降低了保本基金转型的难度。
从保本基金的收益率看,虽然今年股市低迷,但尚未到期的50只保本基金中,仅有3只的年内收益率为负,不过亏幅皆不足0.5%;全部50只基金保本期间均为正收益。较好的业绩也将保证保本基金顺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