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金经理普遍“一拖多” 基金业“求贤若渴”

中国经济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普遍。行业相关人士指出,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近年增速显著,但相应产品管理人才培养略显滞后。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普遍

  据统计,2016年初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约2700只。截至目前,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达近5000只,两年多的时间,产品数量增长了近一倍。相比之下,公募基金行业人才增速乏善可陈。数据显示,2016年初公募基金市场共有1400余位基金经理,目前,这一数量达到1800位,增速明显不及基金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的出现。有关统计表明,截至目前,每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产品数量达2.78只,甚至,有近120位基金经理管理着10只以上(含10只)的基金产品。

  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产品,会有怎样的影响?华泰资管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吴明义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从产品属性方面来看,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都为被动型基金产品,如指数型基金或相应ETF产品,同时管理多只问题不大。因为这些被动型基金产品的背后都有相应系统支持,只需根据相应的申购、赎回金额调整持仓情况便可;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主动型产品为同一风格,由于同种风格产品管理策略类似,影响也不大;但如果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主动型产品属于不同风格,这种情况值得注意。”吴明义同时指出,风格不同,产品的管理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能够熟练驾驭每种风格产品的基金经理可遇不可求。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不同风格的主动型产品,这一问题在中小基金公司中尤为严重。”吴明义表示,中小基金公司人才储备有限,但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仍需发行不同风格产品,便造成这一问题逐渐严重。

  某私募基金投资分析师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在行业中比较常见,投资者更倾向于把资金交由知名度较高的基金经理打理。同时,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水平较高,其前期产品如果取得成功,更有利于基金公司后期新产品的发行。未来或更注重“专才”培养目前,基金行业对人才的渴求度相当高,究竟哪类人才是基金行业着重培养的呢?

  吴明义表示,当前市场上基金经理的流动速度有所加快,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渴求去更大的平台发展,而一些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公司也有严格的业绩考核。所以,目前整体来看基金经理人才储备略显滞后。“目前,很多基金经理都是从各自公司的投研团队挖掘而来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每种风格产品都能很好驾驭的全能人才毕竟是少数。”吴明义进一步指出,但相比全能型人才,目前专业型人才培养可行性更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