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现金类银行理财获较大自由 货币基金或遭挤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此前资管新规本身并未禁止公募产品投资于非标资产,但《通知》的明确,较大程度消除了市场的疑虑。不过,不少机构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对于公募资管产品在投资非标上有大幅放松。

  距离资管新规发布近三个月后,业内期待的细则悉数发布。

  7月20日晚,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其配套细则对外公开征求意见,三份文件均为资管新规的配套政策。

  其中,《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提到,在过渡期内,允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核算规则,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

  对此,有机构人士认为,现金类银行理财可以采用货基的估值方法,但又没有货基的久期要求和流动性管理限制,未来会给货基带来较大的影响。

  之所以备受基金业内关注,主要是因为货币基金是近年来公募行业规模增长的主力。

  实际上,在《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前夕,银行类货币基金的频频推出已经在向货币基金发起冲击。

  现金理财与货基监管差别

  7月20日,资管新规执行细则的悉数发布,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

  其中,最为引发市场关注的是,《通知》明确,在符合“资管新规”有关非标投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前提下,公募资管产品可以适当投资非标产品。

  上述规定实际上并非新增规定,此前资管新规本身并未禁止公募产品投资于非标资产,但《通知》的明确,较大程度消除了市场的疑虑。不过,不少机构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对于公募资管产品在投资非标上有大幅放松。

  7月23日,盈米财富副总裁刘文红向记者分析称,从表面上看起来公募资管产品是可以投非标了,但还有一条规定要结合起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简单的说就是监管部门也有坚守,就是不让搞资金池,非标资产不准期限错配。期限匹配这一条,就直接把大部分开放式公募理财投非标的路给断了。比如一个每季或每半年开放的封闭产品或每天开放的产品根本就投不了了,所以这一条并不像看到的那么松。

  在对“公募资管产品可投资非标”这项规定予以充分关注的同时,有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另一值得讨论之处在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与货币基金的监管标准的差别。

  刘文红表示,《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在过渡期内给了银行较大的自由度,可以采用货基的估值方法,但没有看到类似货基最多不超过120天的久期要求和对客户集中度及投资集中度方面的流动性管理限制,与货币基金的监管标准并没有真正达到统一。

  她指出,针对货基采用摊余成本法隐含了两个假设:一个是基金经理买入并持有债券到期,另一个是持有期间市场利率和债券交易价格保持不变。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较短的货币市场工具,因此这两个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如果不规定久期的情况下讨论采用摊余成本来估值,合理性还是要打个问号的。

  刘文红提到,货基另一个有效规定是对偏离度的硬性要求——货币基金要求每天计算偏离度,当超过0.5%时,基金管理人可以与托管人商定后进行调整,使基金资产净值能够公允地反映基金资产价值。这也是对估值采用执行摊余成本法出现不一致的时候要及时处理掉。这一条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执行。

  事实上,在《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就有不少公募人士对银行推出的类货币产品估值方法提出了意见。

  有公募人士直言,在同样使用摊余成本法之余,银行类货币产品并未受到如货币基金一般的严格监管,在久期和流动性方面受限较低,这样的差别“有些不公平”。

  当然,亦有机构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受到的监管与货基不会有太大差距。

  7月23日,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产品总监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的条件是“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理论上来说与证监会对货基的整套监管规则不能有太多差别,而且摊余成本法本身就对投资标的和期限有要求,所以不需要进一步约束。而且摊余成本法要求基金必须做绝对收益,而且偏离度要很小,可能会使得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降低。

  货基或遭受一定挤压

  在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过渡期内可采用摊余成本法的规则明确的背景下,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基金未来将会承受一定压力。

  7月23日,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指出,银行现金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分法叠加销售门槛降至10000元,且从近期部分银行发行的T+0理财产品来看,公募货币基金在资金效率上也并无优势,银行现金理财产品对公募货币基金的冲击明显,当前公募行业已经上报了9只市值法公募货币基金,前途不容乐观。

  7月23日,华南一位公募人士亦表示,“银行类货币产品模仿货币基金的规则设计,公布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同时又具有高流动性,很可能会对货币基金构成一定的替代作用。而且他们受到的限制较小,操作可更灵活。”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原来的银行理财客户也可能会因无法接受银行保本产品转为净值型产品而转向货基,是否会对货基造成冲击很难估量。当然如果银行真要自己干货币,肯定是会有优势的。

  7月23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是否会对货币基金造成压力还不好评估。虽然银行理财产品门槛从五万降至一万,但货币基金可以说是零门槛,银行理财的认购起点金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各家银行以前也有日添利、周添利之类的类货基产品,但货币基金并没有因此而遭遇明显分流。”

  可以明确的是,类货币基金产品必然会成为未来银行资管转型的重要方向,对货基而言,潜在竞争是必然存在的。

  有银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关于起售点的事情,其实银行理财一直以来都在呼吁,因为货基1块就可以买,而银行理财要5万,这对于银行理财来说负债端是比较吃亏的,客户群体比较窄,这次把起征点下调正是考虑到银行理财转型的实际情况。最新的细则至少在过渡期内肯定了类货基的发展模式,银行理财未来2年半的时间里有必要向货币基金靠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