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二十载,历史的重要时刻在2018年交汇。
走过二十年成长之路,公募基金业与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不仅实现行业自身对经济的有效“反哺”,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对外开放的先行军。
回顾往昔,中国公募基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初心,将投资者利益放于首位,并能坚持长期战略的基金公司成长为行业的表率。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国际化,成为中国公募基金业下一个二十年格局重塑的关键。朝着国际领先资产管理公司目标前进的中国基金公司,需要借鉴海外优秀资管公司的“世界标准”,打造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在全球资产管理业中发出“中国声音”。
战略清晰 掌舵人魅力 制度保障
行业领军者的成功奥秘
大水之中,方有大鱼。苦炼内功,才能游刃有余。
诞生二十年来,公募基金业的发展之路与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如同方向型资产作为投资中的“大鱼”,必定是时代特征的产物。那些既能抓住时代红利、又能苦炼“内功”的公募基金公司,往往成长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大鱼”,在时代的洪流中游刃有余。
目光长远、战略清晰、坚定执行,是修炼基金公司“内功”最初但最具决定性的一环,几乎决定了公司发展的成败。
兴全基金曾获得过9次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与嘉实基金并列榜首。总结其成功经验,最关键的莫过于十数载如一日地坚持“主动管理立身、开发各类创新产品”的战略规划,即使是在纷繁诱惑的市场中也不曾动摇。
一位兴全基金前员工曾提到,公司在2004年便发行最早的可转债产品、2008年旗下公募开始配置定增、2010年发行专户投向结构化定增、2011年专注要约收购价的套利机会、2012年放弃发行短期理财产品、2013年开发可交换私募债产品、2014年抓住中行可转债的投资机会,可以说在战略上没有犯过大的错误。
在不少基金公司追捧热点开发短期理财产品、追逐基金子公司红利时,兴全基金依然以主动管理为核心,在市场质疑时也从未动摇。一步一个台阶,花了十余年时间将自身打造成主动权益管理能力优秀又兼顾另类投资的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这不仅体现在兴全基金向投资者输送了兴全可转债、兴全趋势、兴全社会责任、兴全全球视野等众多“长跑型”持续优胜基金,更体现在为市场培养出杜昌勇、王晓明、傅鹏博、董承非、杨云等一批久经考验的明星基金经理。
掌舵人能力突出、“润物细无声”,是凝聚员工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苦炼“内功”最隐秘但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比起那些在市场火热时异军突起、在市场低迷时也销声匿迹的基金公司,兴全基金长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战略方向把握准确、对投研文化极端重视,还在于掌舵人“润物细无声”的魅力无处不在。
时任兴全基金总经理的杨东,擅长将无为而治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公司的框架搭建好、战略规划好、制度建设好、人员配置好,剩下的就是把握住大方向,让公司自行运转;关键时刻主持大局,其余更多时候是在观察和思考,而不是事必躬亲,越俎代庖;对选定的基金经理充分放权,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董承非、陈扬帆等一批基金经理成长的道路上给过坚定的支持的信任。“他无处不在,但又好似不在。”上述人士说。
同样深谙公司战略重要性的还有嘉实基金的掌舵者赵学军。“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必须知道哪条路是大路,哪条路是小路。嘉实的体系,将员工引领至康庄大道,促使个体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也曾如此概括,可谓一语中的。
完善的制度则是公司有力运转的保障,尤其在企业文化尚未形成前,是公司苦炼“内功”的根基。
赵学军曾总结到,嘉实基金打造的资产管理“大厦”,一直有一个简单而牢固的基石,即为“为投资者创造回报”。回首在嘉实的岁月,比业绩本身更难能可贵的是业绩背后的制度体系。
“业绩只是表现,本质是建立了一套体系。”赵学军说,“一个人做投资,思维存在局限性,因此可持续性很弱。在嘉实,超过三百名最专业的投研人员汇聚于此,形成了一套组织方式和生态,每个个体都能耳濡目染,使得业绩创造具备可持续性。”赵学军为嘉实设计了“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将风格相近的基金经理组成策略小组,并匹配合适的基金产品。所有策略组构造为一艘大船,投研人员在这艘大船上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事物,进而提炼出客观、多元化的投资思想。
嘉实长期坚持研究驱动投资的投研文化,使其在近20年的历程中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赵学军解释,如果说研究只是看券商报告、去企业调研等,那是比较狭隘的定义,在嘉实,研究的定义更大。例如,投研团队除了研究上市公司的现状,还要研究它的前生今世,那就需要了解一级市场,除了做国内的行业比较,还需要做全球的行业和产业比较,那就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嘉实的创新实践,除了创造新业务、新方向,更重要的是对行业产生影响,让所有人看到,原来可以这么思考。”
中国公募基金业发展至今,领先的行业机构远不止兴全基金和嘉实基金,但他们无疑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符合时代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思维开阔能力卓著的掌舵者、坚定有力的制度建设,无一缺位。这些特征保障了他们能够跟紧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并“反哺”实体经济,还能通过合法合规运营使自身立于长胜之地。
即使是行业后起之秀,把握住上述的核心,也能获得不错的发展。例如屡获金牛进取奖的安信基金,即推崇“小步快跑走正道”的发展路径,从一开始就将发展目标确定为“成为广受尊敬的一流资产管理机构”,尽管成立时正值行业的低谷期,但公司在人员队伍配置上毫不松懈,完全遵循市场化路线,甚至在部分重要岗位保持“高配”、“超配”,使安信基金在成立之初就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投研人士,有着相对较高的起点。“投研立司、做主动管理,把公司做到跟几大股东的行业地位相称的水平”,这是安信的股东和管理层在最初就给公司的明确定位。
反观那些仅为获得公募牌照进而发展子公司业务、“左右开弓”却不得章法的小公司,又或者掌舵者极度专权、没有相关制度保障公司平稳运行、没有形成文化共同体的中型公司,即使因为一时踩准市场节奏而风头无两,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也注定难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长久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