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本该是银行季末考核致使资金面承压、资金利率飙升,并进一步引发货币基金获得各路资金抢筹的日子。但这个9月似乎有点不一样,尽管资金利率高企,但一些货币基金反而遭遇了一定比例的净赎回。
第一财经统计发现,9月以来23只场内货币ETF的份额出现了近10%的下滑。虽然ETF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基金,ETF在货币基金大家庭中占比也并不多,但在三季度末、国庆节前的关键时间点以及震慑市场的流动性新规实施前夜出现如此情况,不免让人怀疑货币基金规模收缩迹象开始显现。
收缩迹象显现
9月末,随着银行MPA考核及国庆假日的来临,资金面有些紧张,9月28日沪市国债逆回购隔夜品种一度上涨至14.5%。与此同时,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稳稳地站在了4%上方。
按照常理,9月末,即是三季度末又逢国庆长假来临,受益于“过节不歇业”的优势,货币基金无疑将再次站上风口,只要投资者在节前成功申购货币基金,就能享受到过节收益,这也增长了货币基金在节前放量增长的预期。然而,第一财经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到,这个季末大资金申购货币基金相比往年并不踊跃。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称,从27日的情况来看,资金是有进来的,但总体量并不大。
据统计,截至9月26日,747只货币基金平均收益为4.0878%,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国泰现金宝货币A7日年化收益率为9.0080%,另有5只货币基金收益率超过5%。根据货币基金的计息规则,T日申购的资金享有收益,投资者如果想要国庆享受货币基金的过节收益,必须要在28日(周四)三点前申购。有基金公司人士统计,只要在这个时点前买入货币基金,可以享受国庆10天(包括周末)假期收益,1万元人民币可以有超过10元的收益。
即便如此,约千分之一的无风险收益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似乎并不强。虽然开放式基金的份额变动数据仅在季报中公布,正常情况下无法掌握每日的净申赎情况。第一财经记者观察每日盘后公布的货币ETF的场内流通份额后发现,近期货币ETF的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
据统计,截至9月27日,23只货币基金的场内流通份额为1481.05亿份,相比8月末的1636.28亿份,足足减少了155.23亿份,降幅近10%。国内某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此表示,场内货币基金份额下降,主要是因为交易所回购利率走高,进而导致场内货基全面折价,引发套利、赎回,最终使场内货币基金规模下降。
如果以上是交易机会引发了场内货币基金份额的意外走低,那站在目前的节点上,似乎还有其他因素对货币基金的增长进行了限制。上述人士进一步称:“今年9月底和6月底情况完全不同,6月资金宽松,9月底资金面紧张,特别是非银机构资金尤其吃紧。”
6月份的宽松局面延续了7、8月份,并使得货币基金的体量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来自基金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为5.857万亿元,相比2013年二季度3600亿元的规模,四年间实现了多个数量级的跨越。
货币基金的疯狂增长的同时,一些隐含的风险也随之浮出水面。去年第四季度,资金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货币基金遭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赎回,负偏离也开始出现,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被充分暴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系统性的危机。为此,监管适合出台了流动性管理新规。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下称《新规》),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新规从内部控制、产品设计、投资交易、申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
《新规》对货币基金进行了特别规定,其中规定:当新设货币基金单一持有人份额超过50%时,不可能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净值或者80%以上的基金资产需投资现金、国债、央票等5个交易日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众众所周知,货币基金一向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这对投资者而言,几乎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比如,某货币基金花100元买入一张债券、票息5%,准备到期后收回本息105元,那么把5元收益摊到持有期的每一天来计算估值。理论上来说,基金只要持有到期,哪怕相关债券市价大跌,也对它最终收益不产生影响。
若基于不采用摊余成本而改用市价估值的方法,随着持有期间持仓券种的波动,投资者可能会经常面临净值亏损。华宝兴业分析师李真称,新规会导致货币基金短期可能会产生损失,这不符合机构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定位,同时也可能通不过机构合规的要求,对货基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
《新规》还规定,当货基前10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基金总份额的50%时,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6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120天;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30%。另外,前10名大比例持仓的情况还做了其他长度久期的规定。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第一财经称,按照新规要求,市场资金大概率会转向短期高流动性利率品种,从而降低收益;机构定制型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会高于散户主导的货币基金,而小基金公司想要通过信用下沉投资较低等级券种的机会同样都不大。
10月1日起新规正式实施,对于新设基金来说,其一出生即将按照这一流动性标准来运作;但对于存量老基金来说,仍有6个月时间的过渡期。在业内看来,9月末货币基金收益相对较高,对货币基金规模的影响不大;但到了10月后收益率会有个下滑的过程,进入过渡期后货币基金的规模可能出现一定的下滑。
FOF迎来机遇期
投资理财“节前关注火鸡(货基的谐音),节后看FOF。”,近日伴随着首批FOF的发行,一些市场人士开起了如此玩笑。一方面是看淡节后货币基金继续扩张的前景,另一方面却有对首批FOF寄予厚望。
按照以往经验,大量货币基金会在节假日提前几天发布暂停申购公告,闭门谢客。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自9月26日以来,有90多只货币基金发布了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的公告。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认为,由于节日期间市场不交易,闲置资金不能产生收益,套利资金会在节前买入货基以分享老货基份额持有人的收益,节后往往又会迅速撤出,这既摊薄了货基的平均收益,侵占了老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又给基金规模带来了巨大波动。基金公司出于保护老投资者利益、维持基金规模和仓位的稳定,往往会暂停(大额)申购。
这个借节前货币基金扩张动作低调进行的同时,首批公募FOF却在高调发行。9月26日,南方全天候策略混合型FOF、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型FOF、华夏聚惠稳健目标风险混合型FOF、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型FOF及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FOF均于26日开始发行,而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FOF将于国庆假期后首个交易日9日起发行。从首批FOF发行文件来看,6只产品走的均是相对偏稳健路线,对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最高的是40%,其他均为30%上限。尽管首批FOF并非货币型,但业内对货币型FOF亦相对看好。
李真称,对于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可以发行内部FOF产品,把机构资金较为分散地投资在自己多只货币基金上,可以有效避免新规对定制基金和高集中度基金的限制,同时内部FOF也不存在双重收费的问题,预计今后机构定制货币型FOF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按照新规)对于新成立的或者货基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不得新发以摊余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但货币型FOF却并不受到限制。”李真称,较为激进的基金公司仍然可以发行内部 FOF,较为保守的基金公司则可以采用发行外部FOF的方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