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分级产品等金融创新的风险后,监管层多次调整相关监管要求,如约定杠杆率、投资者门槛等,创新与监管的赛跑正在上演
金兰昕/文
A股市场持续低迷,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券商资管分级产品(股票型)也遭遇严峻考验。
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7年6月8日,507只资管类分级产品中,低于净值的产品有105只,其中兴业证券的四只产品垫底,最高亏损额高达99.5%。
值得关注的是,500多只产品中有113只数据缺省,而资管界知情人士称,缺省的原因多为数据难看隐藏披露。
在当前507只此类产品中,单位净值实现负增长的有84只,其余219只数据为“缺省”状态;而从各产品近一年的投资回报情况看,总回报率为负值有80只,缺省数据的为193只。
另据统计,上述分级产品中有近八成的年化收益都未跑赢固收收益。而这其中,更不乏惨烈如“兴证资管鑫众51号B”的产品,其年内收益为-98.01%,几乎亏损殆尽,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风险不可小觑
据业内人士介绍,券商资管的分级产品是一种结构化集合理财产品。目前国内市场所谈的结构化是指:优先、夹层和劣后,三者清偿顺序和收益分配不一样。
其中,优先类是预期风险和收益均较低且优先享受收益分配的部分,而劣后类则是预期风险和收益均较高但次优先享受收益的部分。当前大多数资管产品的劣后是通过把资产包入结构化的方式,来放杠杆融资,其核心是增加杠杆。
从产品设计初衷看,通过两类份额风险收益特征的差异,在资管集合产品中既照顾了稳健投资者现金管理需求,又能满足进取型投资者的融资需求。但值得关注的是,分级产品的魅力在于杠杆,而一旦杠杆风险释放也是非常可怕的。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最大损失金额为全部投资,而一旦追加投资,亏损数额没有上限。因此,客观上讲,该工具仅适用于满足一定资产金额、有充分风险承受能力并充分认识相关风险的投资者。
与风险赛跑
分级产品等金融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对金融市场的新金融需求。金融各业正是在新金融需求的引领下和金融监管部门推动业务创新政策的鼓励下,开展了一系列业务创新活动,形成了大量新的金融产品和投融资工具。
但创新与风险、创新与监管之间如影随形,如何平衡其中的关系至关重要。
针对分级产品出现的风险,监管层的态度相当明确。一方面,确保产品的管理者和发行者——金融机构尽到告知风险和如实披露的义务,不允许过度包装产品、罔顾购买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推荐高风险产品的行为。
另一方面,要求尊重契约精神,打破“刚性兑付”,即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均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管是央行和证券业协会都释放出打破“刚性兑付”,按照协议处理投资亏损的态度。
“这是监管理念的进步。”一位资管业从业高管表示,他认为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管理者和投资者双方的底线是合同。
但是,监管的脚步并未停止。在发现分级产品等金融创新的风险后,监管层多次调整相关监管要求,如约定杠杆率、投资者门槛等,创新与监管的赛跑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