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松绑股指期货已满2个月,然而量化对冲产品表现依旧平平。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36只券商资管量化对冲产品(剔除分级产品)今年平均亏损2.23%;4只保险对冲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0.16%;唯一赚钱的是公募派量化对冲基金,18只量化对冲基金(各类型分开算)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0.63%。
对冲产品大比拼:
今年仅公募有微赚
2017年2月16日,中金所发布新的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放宽股指期货限仓手数,下调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股指期货松绑正式启动。松绑至今已有两个月,虽然成交量有所放大、基差收敛,使得阿尔法等部分策略受益,但市场实际期指流动性增长并没有预期乐观、贴水成本仍比较高,导致量化对冲产品表现依旧平平。
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规模最大、操作较为激进的券商资管对冲产品,今年以来的表现最为惨淡。截至4月19日,36只券商资管量化对冲产品平均亏损2.23%,且业绩首尾相差超过8%。具体来看,仅有9只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涨幅超1%的更是只有兴证资管玉麒麟6号多策略对冲和长江量化对冲3号;录得负收益的产品多达27只,占比75%,亏幅超5%的产品多达9只,占比25%。
而目前市场规模最小、操作较为保守的保险量化对冲产品,今年以来的表现也不佳。截至4月19日,4只保险量化对冲产品平均亏损0.16%。同期,操作较为谨慎的公募量化对冲基金是唯一整体录得正收益的机构,18只量化对冲基金平均收益为0.63%。具体来看,72.22%的公募量化对冲产品的收益为正,亏损幅度最大的产品也不足2%。
不过,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三类机构的业绩表现则恰好相反。数据显示,近一年保险系的平均收益率为1.32%,券商资管派为1.29%;表现最差的为公募派,平均收益率仅有0.33%。
可用工具+风险敞口
=业绩波动
通过查看多份公募量化对冲的基金合同,记者发现公募基金的投资限制有不少,如对于组合投资的限制、金融工具的选择等。对此,泰达宏利绝对收益策略的基金经理杨超向记者表示,这是导致各量化对冲机构业绩波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杨超表示,虽然各大机构可用的策略都大致一样,但公募和保险量化对冲产品在目前市场环境和产品合同中,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可采取的工具相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少很多。“公募一般是有比较明确的策略规定,所以基金管理人在遵循产品合同的同时,对目前市场的监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需要匹配的交易所的规定、对冲比率的约束,导致产品实际上所能采取的策略和工具比较有限。而券商则可采取场外的一些方法去对冲等,可用的工具比较多、更加灵活。”
国金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研究总监徐蕴平认为,由于公募仓位和风险敞口不像私募那么灵活,相对而言波动会比私募小很多。“私募的风险敞口比较灵活,有些50%敞口,做对的话业绩可以飙升,做错的话波动就会比较大。”记者查看券商资管的规定,确实有不少券商资管规定持有股指期货的风险敞口较高,不少达到计划净值的80%。
环境正逐步改善
但目前仍处调整期
股指期货监管的放开,改善了量化对冲基金在股灾、熔断后的生态环境,并给予其更大的运作空间。但目前的市场环境仍面临一定的瓶颈。
杨超向记者表示,期指的松绑更多是政策逐步展开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目前来讲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点上,因此流动性和贴水成本依旧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是很大的负担。“虽然贴水少了很多,但还是贴水,还是需要把不少收益用来填补操作对冲需要贴水的成本。比如多头资产赚了10个点,其中一半的钱都要去付贴水成本。”4月19日的沪深300指数主力IF1705合约贴水25.28点;中证500指数主力IC1705合约收盘贴水39.65点;上证50指数主力IH1705合约贴水11.24点。
此外,由于期货的交易量仍受到限制,大规模资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徐蕴平坦陈,“我们产品就是这样的,对冲成本太高,很多仓位没有在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