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小公募有布局产品线的需求,大公募有布局未来市场的考虑,在基金“去库存”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亏损发行也是无奈之举。
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近日,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公募人士透露,目前多数新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无法覆盖设立成本,新基金发行亏损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业内人士认为,小公募有布局产品线的需求,大公募有布局未来市场的考虑,在基金“去库存”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亏损发行也是无奈之举。
新基金亏损发行成常态
最近,一家小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新发的一只股票型基金亏损40万元,而今年计划发行的新基金超过10只,考虑到其他类型产品比股票型产品成本要低,预计全年新发基金亏损将超过300万元。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今年预计发行20多只新基金,虽然不了解新基金的利润情况,但在这样的市场应该是赚不到钱的。
从其他公募基金公司的反馈情况看,新基金亏损发行目前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表示,所谓40万的亏损,应该是以收入减基金运营成本算的,如果算上IT等后台成本,实际亏损可能会更大。
作为新发基金,管理费无疑是新基金主要收入来源,而管理费又是与基金规模挂钩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基金规模难以做大。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称,除了发起式基金,新基金一般需要募集到2亿资金才可成立,现在多数新成立基金是2亿多的规模。但2亿的管理费太少了,与以前动辄几十亿的发行规模没法比。
上述小型公募产品部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大多数新基金是擦边成立,如果现在权益类基金1.5%的费率计算,2亿规模一年下来也才300万元的管理费收入。”
而在新基金成本方面,该产品部人士称,首先要刨去给银行的尾佣,300万元管理费中能留下来200万元就很不错了;其次,剩下的200万费用里,还需要排除营销成本和发行合规成本,比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客服费等,这些是一次性支出的成本。
该人士还透露,由于行业存在一些惯例,上述成本的估算其实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成本。
上述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则称,一是有的新基金募集不足2亿,需要找帮忙资金,而帮忙资金也要成本,这个一般是不便透露的;二是如果新上产品涉及IT系统改造,也会产生成本,交易所开账户也需要费用;三是主动型的产品还要给券商分佣,分佣算基金交易成本,这是基金成立后的成本;四是需要扣除托管费、税费,有的产品还有指数使用费等。
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虽然新基金亏损设立的问题相对普遍,但这也没能阻挡新基金成立的步伐。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数量为322只,同比大增79.89%;累计募集2773.56亿份,同比也增长69%,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仍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针对虽亏也要发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小公募有布局产品线的需求,大公募有布局未来市场的考虑,在基金“去库存”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亏损发行也是无奈之举。
对小型公募基金来说,有的连公募基金的主流种类都没配置完整,因此,建立完整的产品线就是这类公司的主要诉求;大公司中,有的从去年开始就发行了很多行业基金,为未来基金中基金(FOF)配置底层资产做准备。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告诉记者,很多产品发行有整个产品线或公司的长远考虑,不会单单仅考虑成本,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先把“种子”播下去,未来市场起来了,有这样的产品储备才有可能抓住“风口”,首先要让公司业务丰富起来,业务规模才可能拉升起来。
而今年新成立基金面临的新情况,就是基金“去库存”的压力。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称,现在监管层要求“批而未发”的基金“去库存”,“库存”较高的基金公司申报新基金数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大量发行基金不仅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好的产品通过持续营销是可以赚钱的。北京上述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称,发行亏损只是暂时的,好的产品成立后也可以做持续营销,成立时间久了,发行成本就摊薄了,自然也就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