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监管部门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机构监管情况通报》(简称《通报》),明确机构定制基金相关监管要求,这意味着委外定制基金新规正式落地,将迎来严厉监管。从具体内容看,监管层对公募基金去通道化的意图十分明显。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委外规模增速将会放缓,且会出现分化。
定制基金将采取发起式基金形式
《通报》中强调,公募基金管理人依法设立管理公募基金,应当具有合规风控意识,坚持“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原则,不得提供保本保收益承诺;谨慎勤勉、诚实守信,公平对待投资者,严禁公募基金“通道化 ”。管理人应将加强投资者集中度管理纳入产品设计开发、募集运作的全过程。
具体来看,针对单一机构持有人新设基金(即委外定制基金),监管层对于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要求应当封闭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定期开放周期不低于3个月);并采取发起式基金形式;且需要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充分披露及标识;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同时,管理人承诺拥有完全、独立的投资决策权,不受特定投资者影响。此外,对于新设基金不属于上述情形,监管要求单一持有人的比例不可以超过50%,并覆盖到已获批复但尚未募集成立的基金。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各家公司的资金都是有限的,相关要求里最为有效的规定是“采取发起式基金形式”这条。根据发起式基金要求,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等人员的资金认购的基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募集份额不少于5000万份,募集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200人。
另外,对于已经成立的委外定制基金,监管部门要求管理人不可以再接受此单一投资者的申购;其他续存基金产品,管理人应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确保单一持有人持有份额低于50%。另外,续存产品要审慎确认大额申购;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出现达到或超过20%的产品,应当定期报告产品特有风险等。
委外基金规模增速或放缓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规的出台,并不是为了阻止委外资金进入公募基金行业,而是为了有效防控产品流动性风险,公平对待所有的投资者,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当前,委外资金进入公募基金行业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委外定制基金,由单一的出资方定制一款符合他们投资需求的基金产品,单一持有人的比例往往在90%以上;第二种是“拼单”定制基金,有两家以上的出资方共同出资,持有同一只基金,而这类基金单一持有人的比例的范围则较大;第三种则是普通的公募基金,委外资金通过大额申购的方式持有基金产品。
深圳一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后两种形式在2016年年末开始增多。“拼单”方式十分考验基金公司和各家出资方的协调能力,原本很少有人采用,但随着业内对委外定制基金的传闻增多,这类基金也逐渐增多;同时,一旦普通的基金中有委外资金的申购,该基金会立马暂停大额申购,以防发生较大流动性风险。
同时,上述人士表示,针对前两种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往往都不会对外营销,而是通过内部购买份额的方式来达到基金成立的200人标准。所以规定中“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的要求对基金公司影响不大。
但具体来看,委外资金进入公募基金行业的限制增多,以上三种方式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也难免会使得未来委外定制基金的增速较2016年大幅放缓。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监管部门已经暂停了委外定制基金的审批。而在新规出台之后,审批或将重启。
委外市场分化加剧
根据济安金信的统计,截至2016年末,在公募基金中,疑似委外定制基金的数量约为633只,规模约为1.08万亿元。在非公募类产品方面,委外的规模大约有3万亿元。而国泰君安在2017年2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银行委外资金的规模约为3万亿—5万亿元。
有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委外在去年增长相对比较快,其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相对中性,资金供应相对比较充裕。同时,去年年中债券收益率下降,在市场利差比较薄的情况下,传统银行做杠杆配置、杠杆措施、期现错配不太方便,便把资金化整为零,通过委外分散在各个资管机构里。但该人士表示,今年整个资金面情况发生了变化,货币政策较之前紧缩,资金流动性较紧;同时,资产收益率相对比较高。今年通过打散资金的方式提高收益,来做加杠杆、期现错配,这种需求可能相对减少一些。
另有基金经理表示,当前银行客户更看重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倾向于借助专业资管机构,通过专业资管机构的研究能力、专业能力,进行资金运作。委外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分化,不会像去年那样所有机构都受益于委外,增速不会像去年那么快,选择机构也更加谨慎,更倾向于管理能力强的机构。那些比较大、管理能力更强的机构会受益,但是小一点、管理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机构,增速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