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证监会全方位推进注册制监管 加快转型步伐

证券时报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监管转型势在必行。证监会最近召开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放管结合,加快推进监管转型,适应注册制等重大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记者从证监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加快公司监管、机构监管、稽查处罚、科技监管等全方位职能转变,是下一阶段证监会监管转型的抓手,证监会将不断改进监管服务,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监管转型在路上

  资本市场监管转型始终在路上,过去一年,证监会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稽查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强化多层次股权和债券、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股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量质双升。2021年,A股新股阵营不断扩充,融资规模显著增加。截至2021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共有481家企业首发上市,IPO、再融资规模合计达1.5万亿元。

  同时,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条件逐步具备,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迈出重要步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取得积极成效,高风险公司持续压降。去年全年,A股已有28家公司退市,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同时,退市渠道逐渐多元化,出现强制退市以及并购重组退市等多种退市情形,有进有出的良性市场生态进一步形成。专业机构投资力量持续壮大,市场资金结构、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从严监管和“零容忍”的强烈信号持续释放。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收敛,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遭到严厉查处,如康得新系统性财务造假案等;聚焦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及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行为;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人持续压实,监管及追责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者保护方面,代表人诉讼制度法律条文正式落地。2021年11月12日,“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判决出炉,共计52037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零容忍”震慑更加彰显,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A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童传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让投资者对市场的前景感到乐观,监管环境的变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行,营造一个更完备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吸引着不同类型的企业登陆中国资本市场。

  四方面推进监管转型

  记者从证监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加快公司监管、机构监管、稽查处罚、科技监管等全方位职能转变,是下一阶段证监会监管转型的抓手。

  具体来看,在公司监管方面,注册制改革后,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公司业态和治理模式更加复杂,这对公司监管的精准性、针对性、及时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在完善分类监管安排的基础上,提高日常监管效能。抓治理促规范,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行动,切实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水平。坚持实事求是,推动公司积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在机构监管方面,目前一些行业机构“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存在急功近利、重“量”轻“质”的问题,每个季度证监会公布的行政监管措施中,屡屡有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因未勤勉尽责“上榜”。权威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证监会系统对投行业务违规行为采取了约70项行政监管措施,涉及多家保荐机构和多位保荐代表人。

  据了解,监管部门将进一步突出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督促行业机构着力提升规范发展水平,稳步推进并表监管试点,进一步强化股权管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完善机构风险监测机制,提升子公司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扶优限劣鲜明导向,用好“白名单”等制度并持续评估完善,着力加强改进事中事后监管,为优质机构打开发展空间,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促进公募基金量质同步提升,更加突出处理好规模、结构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持续优化基金销售、评价、激励约束等机制,推动公募基金管理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提升投研专业能力,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客户价值增长同提升、共进步。

  在稽查处罚方面,针对近年来证券违法的手段、方式更加隐蔽的情况,证监会将进一步优化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完善“总对总”案件线索平行移送机制,优化日常监管、稽查执法和案件处罚工作衔接,进一步提升重大线索发现能力和案件查办时效。

  在科技监管方面,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将继续扎实推进“网、云、库、人”四大工程建设,着眼于提升数据质量和治理水平,逐步建设以监管系统为主,面向行业、标准统一、业务清晰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强分析师团队建设,搭建好业务和科技的桥梁。切实强化对监管执法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支撑,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扎实推动行业科技监管工作。 (程丹)

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声明:凡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赞同其观点,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