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监管释放更强防风险信号
多地摸排地方金融组织风险隐患 完善监管框架升级监管手段
针对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建立“黑名单”机制,持续摸底、清理和整顿地方金融交易场所,对地方金融组织开出行政罚单,进一步起草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制度……一手治乱象、一手完善监管框架,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最近动作频频,进一步释放出强监管、防风险的信号。
对地方金融组织风险的排查和防范化解,是目前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天津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防范风险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七类地方金融组织风险三个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天津市共有七类地方金融组织合计近3000家,企业数量庞大,监管工作量很大。天津市金融局不断丰富监管手段,持续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体系。
针对七类地方金融组织之一的融资租赁公司,天津市金融局专门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对非正常经营、无纳税记录且未登录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报送相关数据,以及无实际办公经营场所、办公场所长期无人办公或已转做他用、不配合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等情形的融资租赁公司列入“黑名单”。截至目前,已公告四批115家“黑名单”融资租赁公司,向社会公众提示了风险。据天津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研究起草符合天津实际、操作性更强、监管精准度更高、发展支持力度更大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管细则。
对地方各类金融资产交易所的清理整顿也在持续推进。一位地方监管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交所存量业务风险要在今年年底全部出清,目前正是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攻坚战收尾阶段。他们已经要求各地上报数据、材料,多数地方情况良好,也有部分金交所对业务怎么合规开展“没头绪”或是“报不出来数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由于长期缺乏统一协调监管,金交所一方面确实做了一些业务创新,满足了一部分实体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非标准化债权融资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在正规渠道融资严格受到限制的地方融资平台或地产类公司通过金交所获得了大量融资。这些业务不仅与目前严监管、严控“非标”的监管方向不符,也滋生了一些风险。“很多融资项目被‘包装’成投资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产品一旦违约会对投资人利益造成损害。”他说。
上述地方监管人士也表示,近年来,在控制新增业务规模、化解存量的监管要求下,金交所大量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存量规模显著下降,尤其根据事前控制的原则叫停了部分存在隐患的重大项目,规避了不少潜在风险。”这位监管人士认为,合规是大势,“打擦边球”最终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必定是经得起考验的那一部分。曾刚也表示,未来地方金交所将更多探索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资产交易、不良资产转让等真正支持实体经济的业务,而不再是“影子银行”或融资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地方金融条例生效实施之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手段也有所升级。
“新发展格局必须在大力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张占斌指出,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去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应通过强力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通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全流程创新链条。要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以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要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补短板、锻长板。要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各个方面的断点、堵点、痛点问题,以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短板,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活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向前。要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制度形式把改革成果确定下来。
同时,要推进高水平开放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度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与发达经济体建立紧密的产业和市场循环关系;打通国内国外循环的痛点和堵点,促进国内国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的脱钩,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贯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