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改革再出发 “双区”建设添新动能
编者按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稳步推进。这是创业板成长“十年磨一剑”的新起点,更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服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动能,将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实体经济能力。本报今起推出“创业板改革新征程”专栏,邀请业内人士解析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难点、重点和投资者关心的热点。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稳步推进,新规下的首批企业将陆续亮相。8月12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改革将促使创业板旧貌换新颜,整装再出发,以更包容的制度设计、更市场化的发行方式、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能力,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
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双区”建设能力
专家指出,创业板改革是“双区”建设重要内容,将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双区”建设的能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专家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高效支持。创业板改革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培育发展创新基因、股权文化,更好地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双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创业板改革将更好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定位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创业板注册制激发城市群和产业链活力。”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此次创业板改革对创业板并购重组、再融资、退市制度等进行优化,全面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有助于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和提升股权融资规模,降低宏观杠杆率水平,增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将有效帮助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新的助力。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科技产业高地,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中小型科技公司开辟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实现科技、产业与资本更紧密结合。”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驱动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增长重要使命,此次改革将进一步加速推动科技与资本结合,激发创新活力。
李湛表示,注册制改革让市场主体根据优胜劣汰法则筛选公司,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田利辉认为,创业板注册制设置多元的企业上市标准,使投资创新创业企业的资本有较为稳定的预期。这将增大资本活跃度和投放力度,切实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服务创新创业。在适时退出后,资本将再次投入新的创新创业企业,形成创新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我国广大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较大差异与分化,提升上市环节包容性,从而接纳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是服务该类企业重要举措。本次创业板改革不仅对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未盈利企业设置上市标准,而且在股权激励、研发支出资本化、对赌协议等多个具体问题上制定更包容的审核标准,有助于提升创业板市场吸引力与对广大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服务能力。”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晟表示。
有效发挥“火车头”效应
专家表示,创业板改革还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效推动上市公司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火车头”效应。广东省还有大量未上市企业可搭乘创业板改革发展的快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提质增效。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已受理的创业板公司中,有142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51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从海外归来,这些企业聚集一大批国内外学科带头人。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将对创新创业、人才吸引、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示范效应。
“创业板改革以实施注册制为主线,系统完善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市场基础制度,将进一步优化市场功能,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服务能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表示,可以预期,创业板头部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