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衍生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新途径
——郑商所坚持开展衍生品人才培育工作结硕果
中证网讯 (记者 张利静) “‘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带我领略了交易之美,让我经历和学会了很多。大赛以比赛的形式,激励我们去学习期货及衍生品的交易知识;郑商所提供推荐实习机会,让我们金融学子有更加丰富的工作实习经历。它让我从纯理论学习走向了实践学习。”12月20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大连大学大一学生周琪由衷感叹说。
为落实国务院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部署,郑商所坚持开展衍生品人才培育工作,先后推出“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期货知识进校园”、“走进郑商所”主题开放日等项目,从而为期货市场吸引和培养后备人才,建立起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新途径。
据了解,自2018年起的两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共计32632名学生参加;在高校举办“期货知识进校园”系列讲座,共计504场43354名学生参加。下一步,郑商所将整合期货市场资源和高校资源,切实加强期货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打造精品项目,不断完善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我国期货衍生品人才竞争力。
模拟大赛+系列讲座 惠及逾75000名学生
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关乎国家金融安全,期货知识普及教育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2019年2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将投资者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3月15日,证监会、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提出要发挥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作用、开展证券期货系列公益讲座、开发证券期货知识学习资源等举措,做好证券期货知识普及工作,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投资风险意识及理财能力。
如何推动期货人才培养、解决行业人才瓶颈,郑商所进行了持续探索和尝试。在做好期货从业人员的“高级分析师评选”活动之外,为推进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衍生品行业人才培育,2017年提出期货衍生品后备人才培养战略,探索开展期货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举办首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在高校推出“期货知识讲校园”系列讲座项目,为期货市场吸引和培养后备人才,建立起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新途径。
据了解,第二届“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共有来自海内外883所院校的21430名学生报名参赛,同比增加91%。从登陆人数、在线人数、交易情况、参加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等多个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获奖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通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基本达到“以赛促学”的功能。
此外,“期货知识进校园”高校讲座是郑商所打造的另一项培训项目。为了让高校学生认识国内期货市场和了解期货业务模式,郑商所以会员单位为纽带,利用期货公司的专业优势,鼓励期货从业人员与师生近距离交流。2018年,68家会员单位举办167场校园讲座,14018名学生参加。2019年,郑商所进一步优化培训主题,鼓励会员单位多种形式开展培训,72家会员单位举办337场校园讲座,29336名学生参加。
从活动效果、参加人数、社会反响等方面来看,郑商所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初显成效。“不论专业,不论学校,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到基本的期货知识,不仅使大学生自身的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丰富,更大意义的也将为我们的期货市场填补更多的人才需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说,参加过这次比赛之后,他也将把自己的参赛亲身体会传送给身边的同学、学弟学妹们。
丰富完善学习课程 突出人才培育功能
据了解,大赛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应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善期货市场投资者教育链条。
大赛的参加者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比赛时间主要安排在学生暑假期间,即从7月1日至9月30日。参赛者使用交易软件进行模拟交易,交易规则与郑商所实盘交易一致。为使参赛者体验真实交易经历,深入了解期货交易机制,每日向参赛者发送账户结算单,合约到期前通过网站进行提醒。
为突出投资者教育的意义,综合考察参赛者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大赛评分规则包含专业知识成绩、交易成绩和活跃度三个指标。专业知识成绩考核通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进行,由参赛者自主报名参加。交易成绩考察收益率、波动率、最大回撤三个因子,强调风险意识。活跃度要求参赛者每个月参与交易的时间应不少于10个交易日。
此外,为发挥大赛的人才培育功能,郑商所建设专用网站,推出大赛排行榜、学习专区。大赛排行榜每日更新一次,并提供每位参赛者的交易行为量化分析报告。学习专区内容涵盖软件使用方法、期货基础知识、期权基础知识、期权交易策略、交易风险控制、期货品种及行情分析、套期保值、资产管理等方面。此外,学习专区与中期协期货从业人员后续培训系统实现“一号通”跨平台学习功能,为参赛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课程。
“参加大赛后,我不得不随时去关注行情,不断地去摸索去学习。”西南财经大学的何志萍同学介绍,在参赛期间她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那便是在某一天登陆账户查看时,突然发现持仓怎么少了呢?经过多次刷新还是没有,这时的她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去向专业人士求助。随后她被告知“被强平了”。“强平?为什么?”“自然人不能进入交割月呀!”这时她才恍然大悟。“期货交易中的奥妙还真是得慢慢琢磨,潜心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她说。
郝若淇是西北大学一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某期货公司研发部实习。此前也参加不少模拟大赛,自我感觉对外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方面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在参加“郑商所杯”模拟交易大赛、通过交易白糖、棉花、甲醇、苹果等期货品种后深刻地认识到,在交易不仅仅是对方向的判断相对准确,更是对个人身心的磨砺,在交易的过程中不仅要管理好资金,顺势而为,更要勇用于认错及时止损,千万不能死扛到底,因为期货天然的杠杆性一旦仓位过重遇极端行情,非常容易爆仓,造成很大损失。
周琪也向记者总结说,交易磨练的不仅仅是交易技术,策略还有自己的内心。有了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后,交易的过程也是磨练自己内心的过程。虽然3个月的交易很短暂,但是她慢慢学会了在面对交易成败时,淡然面对,学会戒骄戒躁,积小胜为大胜。
打造精品项目 提升衍生品人才竞争力
多年来,郑商所在做好期货从业人员的“高级分析师评选”活动之外,一直在积极探索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衍生品行业人才培育的新途径。
“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不仅着眼于期货行业,更是为行业输出懂得期货、懂得风险管理的青年人才。”北京工商大学胡俞越教授表示,“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期货知识进校园”、“走进郑商所”主题开放日等项目,为莘莘学子打开了期货衍生品领域的大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师与校外教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金融素养,拓展了就业渠道,推动期货行业乃至全社会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受到各方高度认可。
一位正读大三的北京工商大学学生表示,他目前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抉择,就业还是深造?就业又该朝哪一个方向发展?而短短两个月的比赛体验,他发现自己对期货真正产生了兴趣,开始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深入感受了期货的魅力。期待有一天自己真的能够进入期货行业拼搏。
中南政法大学的大二学生孙世豪说,期货交易对于很多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举办这样的比赛来培养更多的期货从业者。对他来说,通过参加“郑商所杯”的模拟交易大赛的锻炼,对期货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据介绍,下一步郑商所将继续开展期货衍生品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多举措并行,持续深化与高校合作,打造精品项目,助力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我国期货衍生品人才竞争力。一方面,郑商所将不断完善“期货知识进校园”系列讲座项目,探索与高校联合开发期货衍生品领域的前沿课程。另一方面,郑商所将利用专业优势开发期货知识学习资源,组织期货行业专家和高校教师开发公益性的网络公开课程,让高校师生能够全面了解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业务模式。同时,郑商所将联合高校开展期货市场理论研究,共同推动期货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