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特专”产品集中亮相 中国航展见证航空航天工业展翅翱翔
中国商飞在航展现场展示的国产“大飞机”模型 本报记者 齐金钊 摄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举行。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作为全球五大航展之一,此次航展全面展示了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勾画出一幅我国航空工业高速发展的画卷。
近距离接触明星产品
在本届航展中,一大批“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在国际航展中心1号馆,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展出了“20家族”“翼龙家族”“鲲龙”等明星产品,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本届展会规模再次创下历史之最。航空工业集团携200余项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及技术项目亮相,参展产品数量较上届增幅达34%,其中55项展品为首次参展,充分显示了我国航空工业加速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3号馆中国商飞展区,C919等飞机模型一字排开,展现了国产大飞机的魅力。在室外停机坪上,C919真机亮相本届航展,并进行了飞行展示。
在4号馆国家航天局展区,“触碰月球·触碰你的航天梦”体验区格外吸睛,观众可戴上VR眼镜“登上月球”与“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近距离接触,还可以“在月球上采矿”,“沉浸式”体验中国探月工程相关场景。在7号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实物仿真展示舱正式亮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该舱首次在航展现场展出,并首次向公众开放参观。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两个舱段可入内参观。
航空航天工业快速发展
回顾历届中国航展,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到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实物仿真展示舱,众多明星产品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崛起。
在本届航展上,从航空航天材料、电子信息系统到国产大飞机,在产品日趋完善的背后,是国内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企业在超材料、国产大飞机等领域不断攻坚克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此次航展首日,中国商飞与7家租赁公司签署了300架C919飞机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而在此之前,C919已拿下28家客户815架飞机的订单。据中国商飞介绍,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其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拓展和延伸。
中国电子工作人员介绍,公司通过60余项网信成果,并结合互动剧场等方式,展示了中国电子数字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能力。
另外,此次航展还展示了中国航空航天基础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本届航展上,光启技术携第四代超材料技术亮相。“超材料从一项先进技术,逐步发展到试用、局部应用,目前已成为高端装备应用的主流技术,超材料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航展的“常客”,光启从最初的超材料原理展示,到首个超材料结构件发布,再到超材料大规模生产制造,涵盖航天、海洋装备的三十余件超材料结构件集体亮相,中国航展见证了超材料产业化的高速发展。
上市公司积极参与
近年来,航空航天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板块。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近百只航空航天概念股,资本市场助力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航展上,近60家A股公司及其子公司携主力产品亮相,其中包括中航西飞、中航光电、航天彩虹、航天电子、海格通信、奇安信等企业。
在航展期间,航空工业集团举行主题发布会,介绍了航空工业十年来以融促产、产融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航空工业集团总经济师姚江涛表示,十年来航空工业充分发挥和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和作用,通过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本,为航空主业发展提供资金约1400亿元,有效保障科研生产任务,探索出一条产融结合助力装备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