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称2018年一季度中企海外并购降5成
中证网讯(记者 覃泽俊)根据第18届安永全球资本信心晴雨表(CCB)的统计,全球对兼并和收购需求并没有减弱的迹象。这项对全球43个国家2500多名高管进行调查中,绝大多数高管(86%)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并购市场将进一步增长,与去年39%相比显著增加。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的并购市场将大概率持续扩容。随着二级市场的资源竞争加剧,上市公司发展的模式随之发生升级,从原有的单纯依靠自身业务资源的单一模式驱动,演化成为内生发展与外延并购相结合的双轮驱动。
跨境并购被“雪藏”
根据安永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中国区并购报告,中企海外并购下降逾五成,并购规模创六年来新低。
申万宏源证券并购高级经理余科认为,2008年至2016年,我国跨境并购市场规模获得了较快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进一步复杂化、资本流出压力持续加大及部分企业存在利用跨境并购进行资产转移的行为,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与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自2016年11月联手对一系列项目进行重点管控,进而导致跨境并购交易的回落。
孙万营对跨境并购“遇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跨境并购由于涉及到地缘政治,市场与文化差异,监管环境,法律法规的等多维因素的影响,本来就是并购投资领域的深水区。
孙万营指出,“如果PE机构没有充分的专业能力与全球配套的资源的支撑,操作跨境并购必然是极大的挑战。而未来更多的中国企业都面临者走出去的必然选择,通过跨境并购的模式投资及收购海外本土企业助理上市公司的海外扩张及能力提升之路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只有早有准备与布局的PE机构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胜出。”
“对于创业企业,应该成熟的认识到IPO不是企业资本化的唯一出路。对于未来有较好的成长预期的创业企业要积极的了解有关并购的知识,寻求被并购的可能性选择。”孙万营认为,随着未来国内A 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对于一些小市值企业即使上市,其流动性及融资能力也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对于中小市值的创业企业,要积极了解并购知识,争取多元化的资本化之路。
私募积极参与并购
根据Mergermarket数据,2018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已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约为144亿美元,同比下降52.1%。从目标行业上看,中国企业对全球TMT行业并购金额上升显著但并购数量下滑,投资趋向大额并购;同时,中企对消费品行业并购金额大幅下滑但并购数量上升,投资趋向小额标的。
安永的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高管(80%)预测明年对并购资产的竞争将加剧,其中大多数(68%)的受访者认为私募股权(PE)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余科认为,随着基金业协会一系列窗口指导及资管新规的落地,私募投资于非标债权的模式不被看好,更多地转向投资股权项目、寻求超额收益;私募的主要功能在于募集资金、合理配置资产,在目前国内经济不景气、债务违约频发的大环境下,参与一些上市公司标的不失为另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私募参与也可以提高股权一、二级市场的活跃度。
美亚梧桐并购基金总经理孙万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私募愿意参与的主要原因是原来国内市场的单纯的PRO-IPO的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成熟市场并购退出的模式是主导。
孙万营进一步解释,越来越多的私募通过早期布局产业标的,并在上市公司并购的情况下已发行股票换股的形式完成对于标的项目的并购,私募机构因此转换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既有利于并购标的整体基本面的成长保障,也利于原有项目标的股东流动性保障和享受及绑定项目并购后续在二级市场带来的进一步增值与价值波动。
同时,并购重组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最受关注的则是被并购公司是否具备资产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据证监会口径,2017年16个并购重组失败案例中11例被提及该指标。
孙万营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各种不规范的忽悠式并购重组导致的大量利益输送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无论从监管的角度还是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角度,都要关注并购项目的业务协同性与战略支撑性,并要把握项目后续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