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资产股改后圆满实现经营目标和监管指标双达标
2017年新增出资620亿元收购各类金融不良债权 同比增16%
中证网讯(本报记者 陈莹莹) 1月23日至27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城资产)在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并召开了2018年系统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中国长城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晓明指出,2017年是中国长城资产股改之后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也是公司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中国长城资产实现拨备前利润161.36亿元(相关数据均未经审计,下同),同比增长18.42%;净利润106.31亿元,同比增长18.54%;公司ROA、ROE分别为2.26%和18.66%。截至2017年末,公司表内外总资产9118.71亿元,其中:表内资产6431.1亿元,较年初增长32.08%,表外资产2687.61亿元,较年初增长26.32%;净资产632.87亿元,较年初增长24.89%,国有资本持续增值。
截至2017年末,中国长城资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39%,一级资本充足率11.39%,资本充足率12.55%;单一客户业务集中度7.03%,集团客户业务集中度14.18%;杠杆率9.13%;主要监管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
2017年,中国长城资产新增出资620亿元收购各类金融不良债权,同比增长16%;新增出资499亿元收购非金不良债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资35亿元,推进实施了以中国铁物为代表的4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2017年,中国长城资产进一步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总对总”合作,进一步加大资产营销和处置力度,通过阿里拍卖平台进行广泛营销、公开处置,并参股了甘肃、宁夏等2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2017年,中国长城资产并购重组业务基础持续增强,新增项目44个,出资金额172亿元,同比增长41%;业务总规模达到400亿元,较年初增长71%。顺应监管导向,围绕“不良资产+”储备了一批并购重组资源,成功实施了河钢集团、赤天化、阳普医疗、众泰汽车等重组项目。
2017年,中国长城资产加强融资授信管理,持续扩大授信规模,新增授信额度1506.5亿元,授信余额7328.5亿元,年末外部融资余额3528.87亿元,平均用信率48%。同时,公司加强与国际评级机构沟通,2017年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主体评级维持不变、展望稳定。
2017年,中国长城资产进一步加强储备资金营运体系建设,积极申请开通票据业务资格,成为首批入围上海票据交易所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首家开展票据业务的非银金融机构。
沈晓明表示,2018年,中国长城资产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主动顺应监管导向,进一步树立不良资产经营主业的核心地位,以问题资产、问题债权、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为重点,重新定义不良资产内涵和外延,将“不良资产+”进一步升级到“问题资源+”,重点从三个维度实现业务延伸,即收购标的由金融不良资产向非金融不良资产延伸;资产类型由纯债权向股权、债权、物权结合延伸;合作对象由上市公司、优质客户向非上市公司、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延伸。总体目标是,确保不良资产主业份额在公司增量结构和总量结构中占比实现“双过半”。
同时,为继续打造并购重组的专业品牌,中国长城资产从今年起将以实体企业中的问题资源为中心,以不良资产收购、市场化债转股、受托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等业务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实质性并购重组业务,力争用2-3年时间,初步形成规模适度、滚动发展、盈利稳定的业务格局。针对实体企业中的潜力客户,中国长城资产将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策略,通过实质性重组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恢复生机,重塑价值;通过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补齐短板,发展壮大,提升价值。
沈晓明强调,2018年,中国长城资产将以“深化改革、固本强基、量力而行、适度增长、调整结构、提质增效”为经营方针,大力实施“聚焦主业”“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协同共进”“集约管理”和“人才兴司”六大战略,重点完成引战、集团组织构架优化、内部机构设置优化、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集团法人层级五大任务,着力推进考核激励机制、经营授权管理、产品创新机制、客户关系管理四项改革,并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全面推动公司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