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裴长洪:亚投行实际运营后要面临五大考验

叶松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5年7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经济研究杂志主编裴长洪研究员在演讲中表示,亚投行实际运营后要面临五大考验:第一个考验是亚投行设立运营以后,要面临的是如何建立互信包容的治理架构。第二个考验,到底有多少事可以干,到底有多少项目,是按照商业原则可以干的,这是需要研究的。第三个考验是风险评估。第四个考验是金融设施和生态环境。第五是与国际规则的协调。

  以下为演讲实录:

  裴长洪: 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媒体上、专家、学者以及各种研讨会很多,但是我看了不少的文献,我觉得不少的议论和讨论都属于想象、猜测、自话自说。这个问题党和国家有一个非常公开的文献和完整的表述,就是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一份文件,这是目前为止中国政府最完整、最权威的对“一带一路”问题的政策声明,或者说是一个解读。我感觉不少人至少没有认真看过这个文件,标题叫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个标题都很值得琢磨,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讲讲我对这份文件的学习合理解。

  我觉得有十个重要的含义:第一,它不叫战略。习主席是重大倡议,李克强总理用的是建设,所以标准的说法、官方的说法叫“一带一路”建设。第二,基本理念是和平发展。当然,首先是经济发展,同时还有文明的交流和世界和平。这里面提了一个新的概念,比如讲了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均衡普惠在我们过去的对外开放文件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又讲了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这是基本理念。第三,建设目标是世界范围的宏大经济愿景。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基础设施,第二部分是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区网格,第三部分是政治复兴人文交流,这是建设目标。第四,建设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不是单方面行动,很多误解都认为这是中国单方的行动,我想干什么。三部委文件的标题是“推动共建”,不是我想干什么,是我和人家一起干什么,这是这份文件的含义,它包括坚持开放合作,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因为现在是按照古代丝绸之路来发表愿景,但不限于,比如日本、美国要加入也可以,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市场运作主要是企业为主体,政府也发挥作用,所以不是援助。四是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大家知道数学中的最大公约数有时候很小,并不大,没关系,能有多大就多大。

  第五是基本内容,陆海统筹,两圈对接,六条走廊。第六是谋求合作共赢之道,实现五通。政策沟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民心相通。这里面有必要专门提一下资金融通,从政策声明来看不是只考虑人民币国际化,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但不是只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讲了四个要点,我看了一下都没有让人体会到要指定人民币作为必须使用的货币。第七合作机制,务实民主。第八,举国响应扩大开放。我看了一下这份文件,没有被提到的省大概只有山西省,去年的说法,讲“一带一路”的时候我到过一些地方,发生了很有趣的现象,大家在争夺,比如新疆说我是丝绸之路核心区,很得意。甘肃说我是走廊,也很得意,陕西说我是起点,河南说不对,我是起点,因为武则天把首都放在我这儿。后来习主席说郑州搞了铁路集装箱枢纽中心,说河南要积极参与,河南说这下我找到依据了,我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这份文件几乎把所有的地方都囊括进去了,举国响应,这也是一个愿景,我算了算,除了山西省没有提到其他都提到了。第九体现大国责任,在体现大国责任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也是过去没有说的话,说是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所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包含有中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责任义务这样一个问题,不是说光考虑我能有什么好处,是你要承担责任义务的表现。第十是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通过我们和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能够使我们培育一种新的规则优势,参与培育制定国际规则,发起新倡议,新议题,新行动,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品,这是一种新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对这份文件的学习理解的十点小小的体会。

  第二个问题讲讲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

  我目前看了一下,大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各个金融机构在各个地方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和授信支持,这已经有了,在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第二方面是个别的金融机构,比如中国银行已经在海外发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债券,媒体披露已经发行了40亿美元。第三方面是国际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这里面有亚投行,私募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等。特别是亚投行,6月29日亚投行协定已经签字了,具体的我就不说了,因为这里面去查找都能找到。

  亚投行实际运营后要面临的考验,我认为第一个考验是亚投行设立运营以后,第一个要面临的是如何建立互信包容的治理架构。因为实际上亚投行按照目前初始的法定股本金,在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中还只是个小弟弟,因为亚行是法定股本金1600亿,亚投行只有1000亿,规模还是小的。习主席说要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是57个,当然还需要国内立法批准,至少是多数,只比亚行少10个。过去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内部要协调、治理,本身就有很多的经验教训,亚投行能不能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创新发展,这是面临的第一个考验。第二个考验,到底有多少事可以干,因为现在媒体上报道亚洲基础设施需求多么大,博鳌论坛说有8万亿美元,全世界70万亿,其实都是绝对需求,要按照绝对需求,在座各位人人要一辆车、一套房子、一套别墅,能满足吗?能付得起吗?所以经济学要研究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到底有多少项目,是按照商业原则可以干的,这是需要研究的,而且未来的世界经济到底是使资产价格走高还是走低,这里面都有风险因素。第三个考验是风险评估。第四个考验是金融设施和生态环境。“一带一路”涉及多币结算,支付体系,包括信用环境、金融监管,会计准则以及到底中央银行能不能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因为是做商业,不是做慈善,也不是做援助。第五是与国际规则的协调。因为已经有了一些国际规则,比如将来和沿线国家产生的贸易投资关系,如何和已经有的和将要产生的国际交易规则相协调,而且20国集团也有一个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以及如何和亚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组织的协调关系,这都是未来亚投行需要面临的考验以及课题。

  有几个问题需要专门讲一讲,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一些海外的媒体有误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第二,国内最大的误解是认为我们搞“一带一路”,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赶快把过剩产能都往外输送,这是国内最大的误解,包括一部分专家学者也是这样想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按照“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是要按照市场运作,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这些项目都要采取国际商业规则,因为要进行国际招投标。中国企业能不能够在投标中得到项目建设的承包权以及设备材料采购权,这要看我们有没有竞争能力。即便一些企业通过招投标中标了,从而导致我们国内的一部分产能确实往外输送了,这是竞争的结果,也不是通过特殊照顾、制度安排、特殊待遇实现的,所以从规则安排上说,不可能为中国过剩产能专门做这种安排,这是国内的一部分误解。还有一部分误解,目前媒体渲染比较大,我们几个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设立,人民币国际化,甚至有些媒体说将重塑国际货币体系,中国亚投行,中国金砖银行,重塑国际货币体系,这些话都说得比较夸大,也是对我们目前做这些事情的误解 。

  因为从未来的趋势看,人民币确实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被选择,这是肯定的,一个是被选择,在双方的合作中被选择,导致人民币继续走出去。在贸易投资洽谈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规则,这也是必然的,这些现象和事实的出现,对现行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都只是一种补充和完善,而不可能是替代,也替代不了。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些,“一带一路”建设也好,包括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设立,以及人民币被“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区域内被选择的货币,这些现象都是对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替代。谢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